中國的「主場外交」
2017/05/17
高橋哲史:對於15日在北京閉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議,中國不少媒體都使用了「主場外交」這個詞。
將各國首腦聚集到本國的「主場外交」是中國2017年對外戰略最重要的任務。在「一帶一路」論壇之後,9月上旬在福建廈門召開的金磚國家首腦會議也將成「主場外交」的主要舞臺。
![]() |
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5月15日 kyodo) |
「主場外交」的目的是什麼呢?外交部長王毅在年初發表的文章中曾經表示今年外交的中心任務就是為了讓19大勝利召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秋天召開的五年一次的黨代會上,將繼續就任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進入第二個任期。
已經成為中國「核心」的習近平希望提高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主場外交」似乎不可或缺。
中國領導層把構築美國影響力範圍外的勢力圈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需要從這個觀點出發重新審視將中國和歐洲連接在起來的一帶一路構想。
「最需要加強戒備的是海路。中國想要加強在距離美國最遠的海洋——印度洋的影響力。」一名日本的安全保障相關人員這樣分析。印度沒有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
原本站在中國對立面的美國川普總統,為了給不放棄核導開發的朝鮮施加壓力,加強和中國的友好態勢。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中國將29國領導人聚集到首都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可謂意義非凡。
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在論壇開始前的5月11日,中美政府發佈了針對調整兩國貿易不平衡的「百日計劃」的具體措施。
中方表明將再次開放美國牛肉的進口,作為回禮,美方派政府代表出席了一帶一路會議。可以説讓美國承認「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主場外交」的一大成果。
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和自由貿易的擴大,到底有幾分認真,有值得懷疑的部分。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2016年整體同比增加40%,增幅較大。但另一方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投資卻減少了2%。即使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眼下的投資有所增加,但19大結束後,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也還不確定。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局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