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美國專家:對朝禁油力度夠大但危險

朝鮮分析網站38 North成員:對朝禁油力度夠大但危險

2017/06/27

PRINT

朝鮮觀察

     為阻止朝鮮推進核導開發,國際社會應該做些什麼?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此採訪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朝鮮事務分析網站「38 North」的成員、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教授約瑟夫·德湯瑪士(Joseph DeThomas)。

 

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教授約瑟夫·德湯瑪士(Joseph DeThomas)

    記者:您認為朝鮮反覆發射彈道導彈的目的是什麼?

 

    德湯瑪士:朝鮮想完成核威懾力和戰略性核軍事力量。毫無疑問,其中包含以美洲大陸為攻擊目標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這不是博弈,而是高層的決定,目的是擁有以美國為攻擊目標的核武器。

 

    記者:在ICBM完成之前朝鮮會繼續發射導彈嗎?

 

    德湯瑪士:ICBM在技術上要比開發核武器更難,必須做大量的實驗。需要有具備穩定性能的引擎、遠端飛行引導功能以及能高速重新進入大氣層的彈頭等,不過朝鮮可能在3年內完成開發。這裡面還有朝鮮的政治意圖,那就是除美韓日外,也要向中國發送朝鮮的資訊。

 

    記者:經濟制裁對促使朝鮮放棄核導開發有效果嗎?

 

    德湯瑪士:從目前來看談不上有效果。情況反而與薩達姆體制下的伊拉克相似。相同點是,都是極度壓迫的政府,把經濟制裁的痛楚轉移到國民身上。薩達姆體制光憑經濟壓力並沒有瓦解。

 

    2016年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首次控制了煤炭、鐵礦石和礦物資源的出口,我想這是安理會第一次施加強大的壓力。然而力度並不夠,還有其他能做的。

 

    記者:具體是指什麼?

 

    德湯瑪士: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收入以及朝鮮勞工在海外工作的收入都進了朝鮮政府的腰包。目前制裁措施還沒涉及到這些領域。如果真的想施加壓力,必須在石油上下手。阻斷石油供應,軍隊就無法正常運作了。這樣做力度夠大,但同時也很危險。看一看日本的歷史就知道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美國的石油禁止出口對象,但並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戰爭。

 

    美國川普政權把禁止向朝鮮出口石油切實放到了制裁選項中。禁止出口石油在過去很多年裏一直都擺在桌面上。之所以沒實現是因為中國反對,不知道中國今後會如何判斷。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橋里奈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2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8
投票總數: 6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