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對沖基金領域聲名遠播的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69歲)離開故鄉美國移居新加坡已有5年時間。在此期間,雷曼危機和歐洲債務問題等源於已開發國家的金融危機此起彼伏。對此羅傑斯有何觀察?
羅傑斯將自己的家建在了從城市中心驅車15分鐘、各國大使官邸林立的高檔住宅區。自從踏入投資世界以來,羅傑斯一直將大本營設在紐約,而2007年則移居此地。
「19世紀看英國,20世紀看美國,而21世紀則是中國的時代。這是顯而易見的。」
羅傑斯決定遷居的第一大理由是「為了2個小女兒的未來著想」,稱作為父親能夠留下的最大財富是讓女兒學會中文。當初羅傑斯曾經考慮遷居北京或上海,但那裏環境污染太嚴重。與此相反,新加坡卻綠蔭環抱,而且是非常罕見的同時使用英語和中文的多語言國家。羅傑斯認為新加坡「生活環境好,而且處在不斷增長的亞洲的中心位置」。
「中國有很多問題。但中國的經濟政策與歐美比起來算好的」。
由於受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歐盟(EU)的經濟持續混迷以及股價不斷下跌等影響,很多觀點都在擔心中國經濟出現放緩。對此,羅傑斯説:「作為投資者,從未相信過政治家和官員」。
即便如此,羅傑斯對中國政府的政策仍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中國政府在實現房地産泡沫軟著陸的政策和管理充裕的外匯儲備等方面提高了危機對應能力。稱「與一味試圖通過大量增發美鈔來解決問題的美國當局相比,中國政府更具有預見性」。
「目前最為關注的國家是緬甸。而印度局勢比較嚴峻。」
雖然對已開發國家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但羅傑斯並不推薦買入所有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羅傑斯曾經頻繁從新加坡前往距離很近的緬甸進行實地考察。雖然對緬甸的投資手段仍然不多,但緬甸「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勤勞的國民和豐富的資源。發展條件優越,具有投資潛力」。
另一方面,羅傑斯對於與中國一樣擁有龐大人口的印度的評價卻比較苛刻。羅傑斯認為印度面臨著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等問題,經濟基本面(經濟基礎條件)不容樂觀,並稱「官僚的腐敗程度是全球最嚴重的國家,政治的力量也弱。前宗主國英國只隨便劃定了邊界,印度欠缺作為國家的統一性,而且原封不動繼承了英國糟糕的地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