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80的石原慎太郎辭去了東京都知事。自1999年就任以來,石原憑藉自己的人氣,推行了多項大膽而全新的政策,有時甚至會用很強硬的方式對待企業和金融機構。此次石原不顧年事已高再度挑戰國政,其強硬的對華姿態令日本經濟界更加憂心忡忡。
 |
石原慎太郎10月26日在記者會上 |
「東京不坐、不買和不賣柴油車」,在剛就任東京都知事第一年的1999年8月,在例行記者會上,石原突然做出了這樣的表態,這讓周圍的人大吃一驚。因為當時東京正準備宣佈將與民營企業聯手開發用來消除柴油車排放的黑煙與顆粒狀物質的裝置。
實際上,2003年10月東京開始限製柴油車廢氣。很多人對此高度評價稱,「空氣變得清新了」。不過,柴油車原本已屬低燃耗,再加上去氮氧化物(NOx)的清潔技術已經相當先進,因此在歐洲等地,已被視為環保車。也有人批評説,由於受東京都認定柴油車不環保的影響,日本廠商的柴油車戰略大為延後。
「大型銀行有惜貸和強催收貸的傾向,無法發揮作用,應該拆分」,作為東京都知事第2次任期的參選綱領的核心,石原倡導建立新銀行,因而以巨大優勢再次當選。2003年5月,在公佈該計劃具體構想的的記者會上,石原對銀行進行了激烈批評。
「要打破籠罩日本的閉塞感」,05年9月,石原高調宣佈東京要申辦16年夏季奧運會。突如其來的發言令東京的職員們都大吃一驚。
不過,東京民眾反應冷淡,地方支持率低下導致東京09年申奧失敗。有觀點認為,石原申辦奧運會是為了加快對臨海地區的再開發。
雖然去年第4次當選東京都知事的石原再次表示要申辦2020年的奧運會,但依然低迷的地方支持率成為申奧的瓶頸。
今年4月,石原提出買島計劃,稱「由東京來守護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以此引發了中日領土爭端。在中國,日系車和日系商業設施遭到打砸搶燒,商品銷售額大幅下滑。在任13年半的石原都政府也留下了不少負面素材。
日本經濟界雖然渴望穩定的保守政權,但在外界傳言會聯手的日本維新會和石原成立的新黨之間,存在很多立場不同的政治課題,例如核電和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等。其結局就是政權很可能因小黨分立導致不穩定,或許最終難以獲得企業界的廣泛支援。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安西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