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改革這一步已經邁出,要堅決克服特殊利益群的阻擾——在中國新領導層換屆後的第二天11月16日,82歲高齡的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北京市內的討論會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説。吳敬璉多年來一直在宣揚市場經濟的優勢,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改革派」尊為老師的學者。
在過去的10年裏,中國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提高至約5倍,達5400美元,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但是,憑藉政府分配資金和能源、通過國有企業加大投資油門的「中國模式」來讓世界第2大經濟體保持穩定增長正越來越困難。
 |
寧波10月下旬反對化工廠擴建的遊行。AP |
但中國對經濟控制的體制阻礙仍然巨大。原本期待上一屆領導層推進的改革似乎落空。
「説實話,向河北鋼鐵集團的企業提供融資應該慎重」,中國農業銀行的河北省分行的一名高管這樣説。
河北鋼鐵是在粗鋼産量上居中國前列的國有企業,由於受高成本的影響而陷入了經營不振。另一方面,河北也存在盈利能力強的中小型民營鋼鐵企業。雖然上邊要求向河北鋼鐵提供融資,但為了達成分行的業績目標,正在私下裏增加對民營公司的融資。
政府的介入將使資源配置出現扭曲。此外還將招致胡亂開發導致的環境破壞、財富集中導致的貧富差距加大。吳敬璉呼籲應該將資源配置交給市場,但在十八大上當選的領導層中,民營企業家人數為零,官本位仍將繼續。
「目前只是利用民間的資金。不會考慮放棄對鐵路的控制權」,一名鐵路業內人士這樣説。政府提出將鐵路等國有企業壟斷的領域向民間開放,但掌握高速鐵路建設權力的鐵道部僅僅允許民營企業向部分鐵路建設項目出資。
中國改革滯後的情況不僅限於經濟領域,而且未能跟上國民意識的變化。10月,浙江寧波發生了反對化工廠擴建的抗議遊行。一位居民抱怨稱:「市長為了獲得政績不顧環境污染招商引資。而國家領導人也是一樣……」隨著經濟的增長,國民提高了權力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15日就任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能否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切實推進改革?除此之外,中國共産黨沒有其他交出合格答卷的方法。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