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美國企業和貧窮的美國政府
2011/11/08
一家在日本新開張的麥當勞。 |
日經新聞支撐美國股票走強的是企業收益的快速增長。據標準普爾(S&P)預測,2011年美國500家大公司平均每股收益達90美元,超過金融危機前的2006年,時隔5年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家庭經濟在住宅貸款與高失業率重壓下呻吟,而政府則面臨著二戰後最嚴峻的鉅額債務問題。
IBM、蘋果、麥當勞、星巴克──這些在最近一個月裏相繼創下股價歷史新高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擁有強大的品牌,通過走出國門大膽重組經營資源,將經營範圍擴大到全世界。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説,「我們到巴西、中國、印度去。那裏有顧客」。
IBM表示「在40個新興國家的營業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呈兩位數增長」。麥當勞計劃今年在中國新開200家店。和為主權債務危機而動盪的歐洲企業、因日元升值而傷了元氣的日本企業相比,收入穩定的美國企業更讓投資家們感到可靠。
但換一個角度看我們就會發現,支撐美國企業收益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本削減。即使是在被稱為沒有就業的經濟復甦的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勞動分配率也保持在62~64%。而這一數字在今年第二季度降至二戰後最低水準的58%,比10年前下跌5個百分點。也有推算數據顯示,勞動者少拿到的5個百分點相當於總人工費用的約8%,一年達5千億美元。
其結果是失業率繼續保持9%的高水準。金融危機後大幅裁員的企業並沒有馬上就使就業恢復到原有水準。在企業利潤增加時也增加就業並因此而惠及家庭經濟這一多年來的「固定模式」至今仍未得到實行。
現在,新興國家經濟也開始顯出放緩跡象,美國國內的資本與勞動依舊互不銜接的情況繼續下去的話,美國企業今後能否維持高收益呢?美國著名投資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負責投資的比爾·格羅斯就是心懷憂患的人當中的一個。人們找不到工作,實際收入下降,房價也在下跌。比爾指出,到了該意識到正在陷入美國夢正在動搖,個人消費走向低迷這種惡性循環的時候了。比爾説,「最終將導致勞動力與資本都受到重創」。
企業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今年夏天,美國國會朝野兩黨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相互對立,一度曾讓世人警戒美國國債可能會陷入債務違約。因為政治因素很可能導致經濟的不穩定,企業無法放心地擴充人員。
由華爾街擴散開來的抗議貧富差距的示威遊行顯示出目前的狀況已經快走到了分水嶺。美國當局能否消除貧富差距、推動美國經濟前行呢?5年前,股票市盈率(PER)是18倍,而現在卻降至13倍。低市盈率表現出對未來的增長愈加不抱希望,彷彿在讓人預感到美國前途多難。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