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丹羽宇一郎前日本駐華大使在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經營者部落格」開設專欄。經過丹羽宇一郎本人同意,日經中文網刊登其中文版。
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我的2013年是從一個夢開始的。神仙和佛祖在天上看著東海,日本和中國15億人迎來了和平的新年,大家都拼命地生活著,而沒有人居住的尖閣諸島(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出現了緊張的狀況。這些人為什麼因無人島而反目呢?神仙和佛祖疑惑地相互對視著。日中兩國都不能改變住址,也不能搬到遠方。「在今後的日子裏也只能一直生活在一起,到底要爭吵到什麼時候呢?雖然為了兩國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是領導人的職責……,不管到什麼時候人類都是愚蠢的動物啊」。至此筆者從夢中醒來。
 |
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 |
在尖閣諸島問題上,至今日本政府的正式立場是,「不存在領土問題,因此不進行對話」。在筆者擔任日本駐華大使期間,曾經詢問其他國家的大使,而得到的回答很多都是「事態已經如此嚴重,日本仍然主張不存在領土問題,實在難以理解」。
如果覺得領土問題這一表述欠妥當,可以換成有關領土的爭端這一説法。針對如今的狀態,只能説「存在爭端」。因為日本説「白」,而中國主張「黑」。令人遺憾的是,一般的國際社會誤以為,日中間存在有關領土的爭端,而不打算進行對話的是日本。
尖閣諸島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1969年聯合國海洋調查團發佈調查報告,稱尖閣海域有可能蘊藏儲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當然,當時的中國由於需要日本的經濟援助等原因,並未像如今這樣大張旗鼓地主張擁有主權。
雖然文件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一般認為當時日中兩國政府之間有暫時擱置尖閣諸島問題、優先日中友好的想法。中國方面認為此次日本進行國有化破壞了這一共識。
如果站在國家利益角度考慮,兩國首先不能拘泥於面子,應該雙方都要主動展開對話。當然,領土主權不能做出讓步。在對話時日本堂堂正正地主張「尖閣諸島是日本領土」就可以了。領土和主權問題很難輕易解決。19世紀在經濟上遭到困難的俄羅斯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領土主權發生了轉移,但環顧世界史,這種情況是極為罕見的。
只有戰爭能乾淨利索地解決領土問題。如果日本堅持主張日中不存在領土問題,之後該怎麼辦呢?是與中國開戰嗎?這難道有益於國家利益和人民幸福嗎?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在1919年根據《威瑪憲法》實行了共和制,該憲法內容包括主權在民和生存權保障等,被視為20世紀民主主義憲法的典範,但1933年納粹掌權後共和制名存實亡。在此過程中,經濟動盪、中産階層崩潰,左右兩派分立。從這些歷史看會知道,中産階層崩潰很容易形成滋生獨裁政權的土壤。但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雖然最近中國的飛機、艦船進入日本領空領海的事情增加,但我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焦躁的表現,是「讓日本承認爭端,對話解決問題」的信號。只要日本不正式啟動對話,日中的爭端就將存在幾十年、幾百年,兩國的焦躁還可能逐步升級。如果不首先製造對話環境,事態便不會有變化。今後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日本必須繼續與中國打交道。在此前提下,積極協商、思考如何改善關係才是有益於國家利益的大事。
日本與中國幾乎同時啟動新政權是打破僵局的良機。雖然安倍在競選綱領中提出成立國防軍和行使集體自衛權等,但我認為這是為了贏得選舉不得已而為之。安倍會有選擇現實路線的智慧,在危機管理、海難救援和漁業等方面創造對話環境。
丹羽宇一郎專欄:
我在中國遇襲的那一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