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正為‘美國走向何方’而困惑」——在歐巴馬總統開始第二任期之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表了外交政策建議書。在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發生動搖的情況下,建議書執筆之一的高級研究員凱根要求美國發揮其領導能力。
|
歐巴馬在第二任期就任演説後返回白宮時向支援者揮手(UPI-kyodo) |
2009年初上任的歐巴馬總統批評前任布希政權的外交充滿新保守主義(Neocon)等意識形態色彩,倡導國際合作。儘管提出了「無核世界」等理想,上任不到一年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和大家期待的不同,已經過去了四年的現在,仍看不到美國所描繪的世界新秩序。
歐巴馬政府在剛起步時,對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20國集團(G20)峰會寄予了很大期望,但金融危機剛剛告一段落,G20就開始分崩離析。在重要問題上與中國進行雙邊磋商的「G2」論也得不到中國的附和。歐巴馬政府隨後開始重視傳統盟國,轉為根據情況與相關國家進行合作的功利性外交路線。
其焦點是重視亞洲政策。在歐洲逐漸衰退、亞洲不斷興起這一結構變化過程中,21世紀的亞洲無疑將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市場。在亞洲,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中國正走向海洋,開始在軍事上崛起。對此,美國通過與日韓、東盟(ASEAN)各國合作來加以牽制。美國總統首次出席東亞峰會及推動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就是其中的一環。
但對華關係不同於冷戰時期的對蘇關係,雙方並不完全是對立。中國在軍事上是潛在威脅,但同時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投資者,還是主要貿易夥伴國。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副主任格林説:「關於對中國嚴厲到什麼程度,美國政府內部有著不同的意見」。
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的背景是由於財政重建而被迫削減軍事開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世界警察」,美國在經費上已經無力全面展開了。
美國前國務卿萊斯等批評由於鼓吹重視亞太,「在阿拉伯之春與中東動亂時看不到美國的領導能力」。伊朗核開發、中東和平的停滯、連接發生的恐怖事件等,在各種課題堆積如山的情況下,由於美國減少參與而産生的空白很容易導致該地區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此次的阿爾及利亞恐怖事件被認為也是恐怖組織有意地盯上了這塊美軍的空白地帶。
但美國因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而陷入疲憊,同時頁岩氣革命減少了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並且「不應過分插手中東和非洲」的輿論也根深蒂固。
美國之所以舉棋不定,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創傷尚未完全癒合,因而受制於重建國內經濟這一「家務事」。正如美軍前參聯會主席馬倫指出的那樣,「美國最大的安全威脅就是財政赤字」,經濟重建與建立國際新秩序就像人的兩條腿一樣,單靠一條腿是無法前行的。
「儘管在經濟規模上中國將會超越美國,整個亞洲也會超過歐洲和北美,但不存在霸權國家」,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去年年底的報告描繪出了2030年的世界。多極化的世界會出現怎樣的秩序,美國尚未找到這一問題的答案。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局長 藤井彰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