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歐盟(EU)不僅在經濟領域,還將在包括安全保障在內的政治領域就簽署新協定進行談判。此舉意在牽制以歐洲債務危機為契機迅速靠近歐盟的中國。
中國自歐元區債務問題加劇的2010年以來,開始積極向歐洲提供援助。中國利用超過3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規模外匯儲備,大量購買了希臘等陷入危機的國家的國債。歐盟也多次向中國表示謝意。
對中國來説,歐盟是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如果歐元區經濟實現復甦,中國經濟也將從中獲益。不過,中國幫助歐洲的原因不僅限於此。眾多國際金融相關人士指出,「促使歐盟解除自1989年持續至今的對華武器禁運也是中國的主要意圖」。
中國非常希望獲得歐洲的最先進武器。3月25日中國宣佈了從俄羅斯購買新一代潛艇和戰鬥機。如果中國得到法國等製造的最先進武器,東亞的軍事平衡被認為將嚴重失衡。
日本沒有能力向中國那樣投入鉅額資金援助歐盟。因此日本還希望與歐盟簽署以「自由、人權、民主主義和法治」為核心的「政治協定」。
歐盟方面于25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電話磋商,就對華武器禁運明確表示「不會改變當前的立場」。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副部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