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股市同步持續走高,尤其是日本股市,由於日元此前過度升值和長期通貨緊縮,加上企穩回升較晚,海外資金普遍認為仍有很大上漲餘地,熱錢大舉流入。日本股市今年以來的漲幅在主要國家中也是鶴立雞群。
五一黃金周結束後,在5月7日的東京股市上,日經平均股價(日經指數)盤中突破了1萬4000日元大關,創下4年11個月來的新高。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上週末5月3日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萬4973美元,但今年以來也僅僅上漲14%,而日經平均股價則大幅上漲了35%。
日美股市同步走高的背景之一就是去年秋季以來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的期待和日美兩國央行異乎尋常地實施金融寬鬆。美國因素對日本股市米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最近的狀況是美股每上漲1,日本股價就上漲2,彷彿日本股市就是與美股指數掛鉤的 「槓桿型」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5月7日的日經指數在1萬4180日元左右,而6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則為1萬4968美元。以日元為單位的日經指數和以美元為單位的道瓊斯指數僅從數字上進行比較沒多大意義,但照目前勢頭發展下去,日本股票的投資業績一直高出美國股票的話,肯定要發生「日美股價逆轉」。
在1949年5月東京證券交易所重新開業時,日經指數為176日元。據説這一時期的道瓊斯指數為175美元。關於隨後的變遷,觀察一下日經指數與道瓊斯指數之比「日美股價倍率(按月末數字統計)」就會發現,最近日美股價在不斷接近,這並不僅僅意味著日本股市復甦,還有著另外的啟示。
在石油危機導致的通貨膨脹平息後,加上金融寬鬆的作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美股市同步走高。但當時日本股市的投資業績遠遠高於美股。
在1985年9月達成廣場協議時,日美股價倍率為9.5(日經指數1萬2700日元,道瓊斯指數1328美元)。這一數字到1990年1月進一步擴大到14.3(日經指數3萬7188日元,道瓊斯指數2590美元)。日本進入了資産泡沫鼎盛時期。
但這一狀況在1990年以後發生突變。日本經濟泡沫崩潰,並由此引發了金融動盪。到了2003年3月,日美股價倍率降至0.99(日經指數7972日元,道瓊斯指數7992美元),兩種股價發生逆轉。隨後伴隨著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騰飛,以貿易立國的日本也受益於全球經濟快速增長,日本股市産生了巨大投資吸引力,使得日美股價倍率到2006年1月上升到1.5(日經指數1萬6649日元,道瓊斯指數1萬零864美元),但這僅僅是曇花一現。隨著日元過度升值和日本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到2010年5月,日美股價倍率又跌破1倍,隨後破1就成了常態化。
那麼,最近日美股價再次接近又意味著什麼呢?關鍵詞就是反通貨膨脹(物價穩定)和金融寬鬆,以及同時伴隨的經濟緩慢增長。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次經濟學家嶌峰義清認為:「在中央銀行大規模供應貨幣的情況下,消費者對確保就業機會仍缺乏信心,消費意願不強(容易引起生産過剩),在這種狀況下,相對於實物資産,資金更容易流向金融資産」。並認為「日美兩國80年代後期在反通貨膨脹的同時出現資産通貨膨脹,和當前有著某種相似之處」。
不冷,但也不過熱,只要這種狀況沒有變化,金融寬鬆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基於這種解讀,嶌峰義清認為:「日美股市對利空視而不見,卻對利多做出反應,成為典型的‘金融行情’」。
如果是金融行情的話,實際利率(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還有較大下調餘地的日本股市也許要優於美股。儘管有日本的證券分析師人指出:「從長遠來看,實際利率低未必會帶來股價上漲」,但日美股價接近似乎顯示出金融行情(資本過剩)還會持續下去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永井洋一
(日經QUICK新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