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舉辦的 「亞洲的未來」會議對此進行了專題探討……
日本國際大學校長 北岡伸一:東亞正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同時也面臨諸多課題。而最大課題就是朝鮮核問題。
前東盟秘書長 蘇林·彼蘇宛:從向中國派出特使的動作可以看出,朝鮮不希望被完全孤立。東盟(ASEAN)有提供對話舞臺的準備。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林霨:雖然中國不願意朝鮮開發核武器,但希望防止朝鮮現體制崩潰。為打開局面,需要美朝展開直接談判,但朝鮮並不接受(美國作為談判前提提出的)「棄核」。
東京大學副教授 川島真:在過去十多年裏,由於中國崛起和美國國力下降,已經發生了力量轉移。朝鮮核問題或許就是這一趨勢的結果。為了打開局面,將「參與」和「迴避」結合起來非常重要。
北岡:如果將朝鮮視為核保有國,日本和南韓發展核武裝的論調可能抬頭。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閻學通:我認為東亞不會發生核擴散。如果日韓啟動核開發,將喪失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和核保護傘。不但代價巨大,而且將面臨道德層面的問題。
林霨:美國不會為保護本國國民以外的理由發射核導彈。如果核保護傘難以期待,面對擁有核武器的鄰國,(日韓等)希望擁有威懾力的想法就是理所當然的。
北岡:南海和東海也在發生摩擦。中國看起來似乎在追求以力量改變現狀,不知能否遵守國際法框架。
蘇林:為了保護南海航行自由和海洋安全,東盟已經敦促中國參與制定「行為準則」。雖然能期待中國將展現積極態度,但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
閻學通:圍繞海洋權益的衝突並非最近才開始出現。而且還存在政治家故意挑起衝突的一面。中國希望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在與日本關係方面,由於(日本政府)將釣魚島(編者注-日本名:尖閣諸島)國有化,對立出現惡化。中國的心情就像是友情遭到背叛。
川島:中國的外交政策在2006~2009年前後發生了改變。從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轉向了重視主權和安全保障。此外,有關國家的民族主義抬頭也是問題的原因所在。
蘇林:東盟具有對話機制,還擁有能成為調停人的政治領導人。但在發生摩擦的海域,並不存在結束這些爭端的機制。日本和中國應該從東亞大局出發看待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