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理財産品威脅中國經濟

理財産品威脅中國經濟

2013/07/01

PRINT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上月實施了不向市場注入充裕資金的偏向緊縮的貨幣調節。此舉被認為意在打壓餘額已經膨脹至8萬億人民幣的銀行理財産品。

  銀行發行、投資于國債等的産品是具有代表性的銀行理財産品。這與美國MMF(貨幣市場基金)類似,利率為每年5%左右,高於1年期存款利率(逾3%)。

  此外,還有信託公司負責發行和投資,並由銀行銷售的産品。這些産品籌集短期資金,在房地産相關(包括基礎設施融資)領域等進行高風險投資,利率有時可達每年10%。很多産品都被處理為表外資産,類似于將美國證券化投資産品SIV(結構投資載體)分割成小單位的産品。

  銀行在結算期末等時間一般要籌集這些理財産品的償還資金。在很多情況下,流動性管理都不完善,將需要大量資金,匯豐銀行(HSBC)指出,人民銀行此舉打擊了銀行不計後果的姿態。

  在高風險理財産品中,華夏銀行銷售的産品曾發生債務違約。如果緊縮政策導致銀行難以籌措到償還資金,進而導致債務違約增加,理財産品的人氣將下降。

  屆時,通過理財産品籌集資金的比例較高的中小銀行的經營將受到影響。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SIV難以從市場籌集資金,結果導致金融系統出現動搖。

  人民銀行在以恢復市場平靜為目的的聲明中指出,商業銀行應減少籌資與投資的失衡。在中國,對銀行的批評聲音很強烈,因此人民銀行不得不打擊以表外交易這一不透明的形式進行高風險投資的業務。

  但如果收緊表外交易的規模,通過這個渠道融資的房地産和股票面臨的拋壓將增強。事實上,這種不透明的金融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中國經濟,如果要改變這一狀況,使其走向正常的話,中國經濟將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太田康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