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改革可能要來真格的」,為了打擊投資泡沫,中國領導層竟然坐視短期利率迅速上升。市場相關人士對這種鐵腕感到吃驚,而且肯定意識到了領導層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同時也應該感到了不安。
「 改革」的表態已經被重覆無數次。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國前領導層也主張社會和諧和消除貧富差距,並一直倡導推進「改革」。而在實際上,改革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最終進展緩慢,一味強硬經濟增長的政策在中國大行其道。
而支援增長一面倒政策的是中國獨特的金融體系。通過監管限制銀行的業務,並壓低存款利率。銀行將以低成本籌集的資金投向了國有企業和地方的開發項目。
這些舉措發揮了作用,2007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達到14%,2010年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2大經濟體,而老百姓也曾歡欣鼓舞。但是,在從陶醉中醒來後,會發現深刻的矛盾已經籠罩中國經濟和社會。
鋼鐵等原材料産業面臨嚴重産能過剩。而深山裏也遍佈住宅群。産量佔世界90%的筆記型電腦的核心零部件半導體則是進口産品。雖然已經是世界最大汽車生産國,但製造的卻大多是大眾等外國品牌。
在盲目相信增長的背景下,經濟規模日趨擴大,但産業的品質卻沒有提升。如果不推進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未來可能會陷入停滯。隨著中國新領導層的上任,內部發出了結構性改革的「合唱」。
改革的道路已經初露端倪。而諷刺的是,此次被視為壞孩子的「影子銀行」卻蘊含了改革的本質。人們之所以青睞影子銀行,是因為其高利率具有吸引力。中國需要分階段推進利率自由化,並從根本上改革金融系統。
如果推進利率自由化,金融機構在融資時就要考慮資金籌措成本。銀行會停止向可能成為不良債權的企業設備投資和無序開發提供融資。應該會努力尋找成長型産業,並將資金投向這些領域。這樣一來,産業結構將自然走向優化。
當然,改革也將伴隨強烈的痛苦。如果利率實現自由化,銀行的利差將縮小,而利潤也將減少。銀行股難免會下跌。而中小銀行可能陷入破産。市場期待結構性改革,但卻擔心其副作用帶來的混亂。
此次的「錢荒」顯示出,需要為抑制改革帶來的市場動搖而做好準備。領導層需要向海內外市場相關人士詳細説明結構性改革的路線圖,提前警示副作用。
如果由於推進旨在防範經濟危機的結構性改革而引發金融危機,將得不償失。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