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的外交及安全保障界人士普遍認為今後中美的對立將逐漸加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弗里德伯格也是持有該觀點的人士之一。但是,與單純的「對華警惕論」相比,他的觀點的獨特之處在於在分析中國時,融合了國際政治和外交史的知識,並且吸取了在白宮任職的經驗。美國的對華政策一直在警惕論與合作論之間搖擺。政策的重心今後將傾向哪邊?日前弗里德伯格在日本經濟新聞撰文闡述了他的觀點,日經中文網刊登中文版供讀者參考。 (秋田浩之)
亞倫·弗里德伯格: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6月舉行了超過8個小時的會談。會談雖然表面上在網路攻擊、朝鮮問題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但似乎缺乏實質性進展。
美國政府公開指責中國後,網路攻擊表面上一度減少,但現在已經恢復原樣。在朝鮮問題上,目前也沒有看到中國對朝鮮動真格,加強經濟壓力的證據。
中方在會談上呼籲與美方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意味著宣稱中美關係對等。2008年,美國國內傳出中美「G2論」時,中國擔心被強加更多的責任,對此表示警惕。
時至今日,中國的初衷可能未改,但開始尋求與美國對等的地位。歐巴馬政府雖然沒有接受,不過,對於中國的變化,應當給予關注。
中美關係即使暫時得到改善,但就中期而言,競爭色彩估計會愈發強烈。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採取了「干預」與(防範強硬中國)「避險」兩個方面的策略。新興大國與老牌大國之間必然産生摩擦。中美意識形態的差異也阻礙著信賴關係的構築。因此,在今後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重心估計會逐漸轉向強硬。
在冷戰後期,中美曾開展過密切合作。因為二者當時面臨著蘇聯(現俄羅斯)這個共同的重大威脅。而現在,這樣的威脅已經消失。美國911恐怖襲擊之後,有看法認為恐怖襲擊將拉近中美關係,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在朝鮮、伊朗核問題上的,中美也不可能做到充分的協調一致。
而且,中國最近不再掩飾希望改變亞太現狀的意圖。在南海、尖閣諸島(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上態度更加強硬。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的行動估計會更明確。在這一點上,美國不會保持沉默。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中國?首先,重要的是維持亞太地區勢力的均衡。如果均衡被打破,優勢傾向於中國,其他國家就必須聽從中國的主張。對待中國,既必須干預,也需要避險。在日本的對華政策中,干預佔據大半,最近,日本也開始通過強化防衛等方式致力於避險。這種做法也屬合理。
歐巴馬政府已經表明尖閣諸島(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問題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除了嘴上説,歐巴馬政府還要拿出必要的行動。例如應該制定防範危機的美日行動計劃。中國一旦在尖閣諸島(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實施挑釁行動,美國將會採取干預措施。中國如果明確這一點,也就不得不保持克制。
亞倫·弗里德伯格: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2003~05年任美國副總統國家安全副助理,參與對外戰略的制定。近期著有《爭奪霸權——中美東亞控制權之爭》。現年57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