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引發的擔憂正在升溫。中國會引發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嗎?對此,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瑞銀環球資産管理公司亞太區總經理Kai R.Sotorp。
記者:中國會引發亞洲金融危機嗎?
 |
瑞銀環球資産管理公司亞太區總經理Kai R.Sotorp |
Kai R.Sotorp:雖然中國是個典型,但近期亞洲各國的信用擴張都呈現愈演愈烈態勢。本輪的調整反而是有利的。雖然面向亞洲出口資源等初級産品的國家將會受到影響,但無需擔心經濟突然惡化。如果目前的調整告一段落,對於全球性投資者來説,投資亞洲各國的絕佳機會將到來。
記者:中國經濟是否存在急劇減速風險?
Kai R.Sotorp:以往投資主導的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向消費主導過渡的過程中。以幾年的時間跨度來看,中國金融體系不會發生劇烈混亂。
記者:從經濟指標來看情況如何?
Kai.R.Sotorp:今年和明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將為7%左右。中國經濟已開始從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同時人民幣匯率也在緩慢走高。而明年的通貨膨脹率仍將控制在3%左右。
記者: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隔夜品種一度暴漲至10%以上,您如何看待金融市場的動搖?
Kai R.Sotorp:最近的銀行間利率波動並非由於實體經濟的惡化。其主要原因是,為打壓銀行體系之外的影子銀行的膨脹,當局收緊了貨幣供給。目前情況只是流動性(短期資金週轉)緊張,而並非經營困難導致的信用緊張。
記者:中國最近幾年來的信用擴張是否存在過快?
Kai R.Sotorp:過快的信用擴張非常危險。這是顯而易見的,而中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這種風險,並採取了去槓桿化的正確行動。
記者:您是否認為中國負債規模過高?
Kai.R.Sotorp:將政府、企業和家庭加在一起,中國的負債規模被認為已經高達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約200%,但這仍然低於達到約400%的日本。即使與美國的300%和歐盟(EU)的225%相比也稱不上很大。比較各國負債佔GDP比率可以發現,中國並不存在過剩債務。影子銀行問題被略微誇大了。
對日本感到樂觀
記者:您認為日本經濟是否穩健?
Kai R.Sotorp:長期面臨通貨緊縮的市場目前已經開始押注通貨膨脹。日本正在進入在GDP中佔6成的個人消費日趨走強、企業業績好轉推動股價上漲的良性循環。
日本企業已經構建起能承受1美元兌75~85日元的日元升值的高效體制。日本政府與日本銀行為重振經濟而採取了統一步調,我對日本經濟的將來感到樂觀。
記者:在商業方面對日本如何定位?
Kai R.Sotorp:瑞銀將繼續把日本定位為全球最重要市場,並對日本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潛力保持期待。希望以我們具有優勢的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産管理3大業務為核心,為日本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Kai R.Sotorp:
2000年代曾擔任駐日本代表,研究方向傾向於其熟悉的日本市場。現年54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