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G2論」的虛與實
2013/12/25
1989年全世界有兩件大事,中國的天安門事件和柏林牆倒塌。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這一年發表了題為《歷史的終結》的論文。
打破君主制與法西斯、共産主義等意識形態的「自由的民主主義」也許是人類最終的統治形態--福山的主張在當時被視為植根於歐美的民主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勝利宣言」。
從那之後過去了四分之一世紀,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借助於金融而一派繁榮。但08年金融危機表明美國的時代也並非終極模式。
美國的經常赤字在2006年頂峰時期攀升到近8000億美元。美國通過不斷膨脹的借債來消費以中國為首、由世界各國生産的産品,這種不平衡已經到了極限。
天安門事件後曾被預言將要崩潰的中國卻展現出實力。騰飛的起點是1992年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國家掌管經濟所有部門的「國家資本主義」有效發揮了其職能。
中國新領導層習近平的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就像19世紀鴉片戰爭之前那樣佔到世界經濟的30%。但中國夢並未改變中國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這一現實,不願意接受在解決全球性課題時與美國共同承擔責任的「G2論」。
儘管中國提出了市場經濟的口號,但現在仍是國有企業一家獨大。與主張「公共部門膨脹會扭曲市場」的美國存在認識上的嚴重分歧。兩個大國在加強相互依存的同時,仍無法超越基本理念上的對立。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