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態度將是影響中日關係的最大變數。在中國面對日本時,目光總是盯著日本背後的美國。
去年4月初,中國突然同意舉行有關海上緊急聯絡體制的中日防衛當局磋商。
這是時隔約10個月再次舉行這項會議。在因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對立而中斷之後,雖然日本希望推進磋商,但中國一直沒有接受。但中國當時卻突然同意重啟磋商。
這是對日本主張的中國軍隊火控雷達照射事件的「反思」,同時似乎也在做給美國看。當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於2個月後進行首次訪美。
「為了使習主席訪美取得成功,中國顯示出努力緩解亞洲緊張局勢的姿態」。日本安保當局人士如此認為。實際上,在習近平訪美結束之後,中國再次拒絕進行防衛磋商。
另一方面,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和日美團結出現動搖時,中國將顯得強硬。在美國陷入金融危機的2008年12月,中國船隻首次進入了尖閣諸島海域。
在鳩山政權期間日美關係出現冷卻,隨後的菅直人政權期間受東海撞船事件的影響,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對日強硬政策。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