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農林水産 > 日本森林老化,在全球造林競爭中落後

日本森林老化,在全球造林競爭中落後

2021/10/08

PRINT

       中國正在以猛烈的勢頭推進植樹造林。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顯示,自2010年至2020年,中國的森林面積每年平均增加193.7萬公頃。其規模排在世界第一位,遠遠超過居第2位的澳大利亞(44.6萬公頃)。報道稱巴西的亞馬孫熱帶雨林正在消失,該國的森林年平均減少149.6萬公頃,中國的增加規模高於這一數字。

 

       曾經受國土沙漠化困擾的中國計劃進一步加快推進“綠色長城”計劃。路透社8月援引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高官的説法,報道了自2021年至2025年以每年3.6萬平方公里(360萬公頃)的速度植樹造林的方針。以每年超過比利時國土面積的規模推進造林,據悉將在落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方面承擔重要作用。

 

       樹木“老化”導致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

 

       日本也有過大力推進造林的時期。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將大量木材用於軍需物資,採伐加劇,山林荒蕪,泥石流等風雨災害頻發。戰敗後對此進行了反省,1950年制定了推動森林所有人採取行動的造林臨時措施法,以“讓荒蕪的國土披上綠色盛裝”為口號,推進了第1次全國植樹節活動。由於基於特別會計和政府貸款的資金層面支援等因素,自1950年代起,以杉樹為中心的植樹造林迅速取得進展。

 

       不過,集中種植杉樹産生了花粉症之外的另一個日本特有問題。了解木材利用的日本東洋大學教授村野昭人指出,“由於木材進口自由化、鋼鐵和混凝土的普及,日本國産木材的需求逐漸減少,日本的森林裏有很多種植50年以上的杉樹”。

 

       杉樹和扁柏在開始種植後不久,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順利增加。吸收量在樹齡11年至20年左右為頂峰,之後走上下坡路,從與呼吸量相抵的情況來看,在樹齡超過50年以後,會降至與開始種植時相差無幾的水準。要防止這種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弱的“森林老化”,需要進行適度採伐,重新種植樹木。目前日本缺乏進行採伐的人手和資金。

 

       森林的老化也能從日本政府9月初發佈的應對氣候變暖計劃草案中看出來。日本2030年度的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目標值是3800萬噸,預計比2019年度的4290萬噸減少1成以上。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田上貴彥針對關係到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標的森林吸收量指出,“法國和歐盟將大幅增加,中國在2050年之前基本沒有變化”,而“日本呈現減少傾向”。

 

       擺脫惡性迴圈的構想

 

       佔日本國土面積約7成的森林衰老,這種未能充分利用的情況只能説是暴殄天物。把目光轉向海外可以看到,著眼于實現“碳負數”(carbon negative,溫室氣體排放和森林等的吸收量相抵之後降至負值),美國微軟等企業正在致力於植樹造林投資。

 

       日本是否有扭轉局面的辦法?日本諮詢機構Dream Incubator與日本環境省、林野廳和經濟産業省等溝通,提出了“森林資源的生態系統”構想。在屬於林業上游的森林所有人的階段實現集約化,攜手木材和住宅企業、建築承包商確立穩定供應的渠道。描繪的前景是提高採用日本國産木材的建築物的價值,刺激下游消費者的需求。力爭擺脫“因為不賺錢就不砍伐、因不砍伐而持續閒置”的惡性迴圈,實現森林的年輕化。

 

 

       利好因素是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決定,這一決定也稱得上是菅義偉的“政治遺産”。10月,修訂後的木材利用促進法也將施行,便於想實現去碳化的建築使用日本國産木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