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在中美陷入苦戰

2017/02/04


  南韓現代汽車集團旗下兩家企業2016財年(截至2016年12月)的合併財報日前出爐,其中現代汽車的營業利潤同比減少2成,降到6年以來的低水準。受現代汽車在主要市場美國和中國均陷入苦戰影響,集團整體的全球銷量低於財年初期的目標。現代汽車集團在新一代技術上採取不進行合作的「獨自主義」,與其他車企的戰略相悖,全球第五大汽車廠商迎來了關鍵時刻。

 

  合併財報顯示,現代汽車營業利潤同比減少18%,跌至5.1萬億韓元。這是自雷曼危機之後的2010財年(截至2010年12月)以來,營業利潤首次跌至5萬億韓元出頭,連續4年出現利潤減少。起亞汽車雖然確保了營業收入和利潤雙增長,但集團整體的銷量僅增長2%,增至792萬輛,低於財年初期813萬輛的目標。

 

  增長放緩的原因之一是在主要市場美國的競爭失敗。雖然現代汽車集團2016年在美國的銷量約為142萬輛,增長了2.5%,但增長率低於本田和日産汽車。受日元貶值拉動,日本車企遙遙領先。

 

  現代在中國市場的減速感也非常明顯。中國汽車市場2016年平均增長了14%,但現代僅增長了8%。雖然其是中國第3大外資車企,但由於深受中國人喜愛的SUV車型較少,客戶被本田等日本車企奪走。

 

  現代面臨一種矛盾的局面,即越擴大銷量越會造成利潤減少。自從2012年12月現代與起亞創下史上最高營業利潤後,由於促銷和針對客戶的品質保證費用增加,利潤減少的趨勢越來越強。

 

  曾經備受好評的設計優勢隨著各家日本車企改良設計而減弱,作為武器的低價格遭到了中國企業的追擊。

 

  現代汽車正抓緊採取對策。包括集團公司在內,從2016年10月開始,管理層的報酬實際削減了10%,2017年1月凍結了科長級以上管理層員工的晉陞。此外,還更換了中國和美國當地法人的負責人,積極推進了銷售戰略。

 

  從中長期來看,現代汽車集團不與其他企業合作的「獨自主義」也迎來了極限。圍繞純電動汽車(EV)、燃料電池車(FCV)和自動駕駛等技術革新,豐田與寶馬、本田與通用汽車(GM)等,全球大型車企紛紛展開合作。在尖端技術的研發費用不斷增加背景下,希望通過合作來減輕每家企業的負擔。現代汽車對獨自主義的執著造成開發費用膨脹,可能會導致削弱自身存在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健一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