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轉向EV,但車企難保收益
2022/09/16
如果車載電池零部件的一定比例並非在北美生産,就無法獲得7500美元中的3750美元補貼。針對其餘的3750美元,條件是電池使用的「重要礦物」的一定比例從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等採購。
海外企業很多並未實現純電動汽車的本地化生産。即使是美國企業,除了特斯拉之外,純電動汽車生産也剛剛起步。要滿足新的採購條件,將難以從目前屬於主流的中國企業採購,成本有可能膨脹。至少從短期來看,純電動汽車的盈利性下降的可能性很高。
此外,車輛價格超過一定金額的汽車也將被剔除出補貼範圍。一般乘用車的補貼上限為5.5萬美元。目前局面是要被消費者選中,政府補貼不可或缺,但為了獲得補貼,企業必須在消化採購和生産成本的同時,在一定價格以下銷售汽車。「難以在一朝一夕達成」(GM)這種聲音在行業內屬於主流。
美國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在今年8月的調查中分析稱,普通純電動汽車的電池、逆變器和馬達的成本在1萬美元以上(截至2020年),達到引擎等內燃機車的動力零部件的3~4倍。
在成本仍很高的背景下,電池材料的價格正在上升,美國的純電動汽車相繼漲價。福特8月底提高了電動SUV「Mustang Mach-E」的售價。8月上旬宣佈電動皮卡「F150—Lightning」漲價,啟動了2款主力車型的提價。
此外,通用也在6月提高了主力的「純電動悍馬(Hummer EV)」的售價。除了大型車企特斯拉之外,Rivian Automotive等新興企業也在今年春季以後啟動漲價。接連漲價將對今後的盈利預期投下明顯陰影。
在美國,不同地區在純電動汽車普及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差異。西部加利福尼亞州領跑,紐約州等東部也在推進普及和建設,另一方面,中西部和南部的行動遲緩。
一家日本車企業的高管表示,「純電動汽車普及的地區和落後地區將變得明顯」。
美國拜登政府提出2030年將純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新車銷售比率提高至50%的目標。計劃在那之前量産純電動汽車,降低成本,但各企業聯袂專注於純電動汽車,競爭或將變得激化。通過純電動汽車獲得收益,有可能僅限於一部分企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堀田隆文 底特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