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COP26展開複雜溫控博弈

COP26展開複雜溫控博弈

2021/11/03

PRINT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上,各國和地區的博弈呈現出複雜局面。隨著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已開發國家依賴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在排放溫室氣體的同時生産的商品。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和印度等大國對溫室氣體減排加碼持慎重態度,小國則因部分領土可能在海面上升中沉沒,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分歧也很明顯。談判或難以一蹴而就。

 

各國和地區首腦在COP26合影(11月1日,英國格拉斯哥,Reuters)

  

      已開發國家敦促溫室氣體排放量多的中國和印度等進行減排。

 

      「重要的是並未達成(防止氣候變暖目標)的最大排放國提高目標」,法國總統馬克宏在11月1日的演説中如此強調。

 

      日美歐在2020年以後相繼提高了2030年的目標。歐盟宣佈從相比1990年減排40%提高至55%,日本從相比2013年度減排26%提高至46%,而美國則定為相比2005年減排50~52%。大體符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的目標。

 

      佔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成的中印俄面臨的壓力尤其突出。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稱,根據目前的政策,中國截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將與2020年基本相同。印度將增加逾4成。

 

      印度總理莫迪1日宣佈,「在2070年實現凈零排放」。中國領導人並未出席會議。已開發國家呼籲稱,不僅是本國,「還應為了發展中國家能更好地採取對策而提供支援」。

  

      不過,對於1.5度的溫控目標,僅憑已開發國家施加壓力難以達成。全球化還加強了已開發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減排的責任。已開發國家正在順利減少溫室氣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已將工廠等生産基地轉移至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此外,還存在現在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方法有利於已開發國家的一面。在製造階段被計算的溫室氣體排放在消費環節並未得到充分考慮。

 

      在已開發國家中,德國總理梅克爾承認「肩負特別責任」,美歐相繼宣佈增加支援金額。不過,已開發國家2009年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支援1000億美元,但預計目標達成要推遲至2023年。對於已開發國家的「口頭承諾」,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也存在很強的不信任感。

 

      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告誡稱,「已開發國家必須遵守自身的減排目標以及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推進減排的資金支援這兩個承諾」。

 

      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也並非鐵板一塊。面臨海面上升風險的島國也出現了指責中俄的聲音。加勒比海的島國巴貝多總理米婭·莫特利批評稱,「令人遺憾的是,格拉斯哥並未迎來被認為必要的一些面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