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成排放量有了「定價」
2021/07/05
為了推進脫碳化,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和碳稅等被稱為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機制正在引進。世界銀行的調查顯示,截至2021年,引進該機制的國家和地區達到64個。覆蓋了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成,相關收費和稅收達到530億美元。碳價因國家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機制的分化也浮出水面。
上海的交易所將在近期啟動
碳定價給二氧化碳排放設定價格,是對排放量多的化石燃料收費和徵稅、推動減排的措施。有2種方式正在擴大,一種是根據排放量來徵收的碳稅,另一種是排放量交易,即確定每個企業的排放上限、讓減排對策充分的企業和對策不夠充分的企業買賣排放配額。
2011年時引進相關機制的國家和地區為21個,在10年裏增至3倍。中國2021年2月決定以約2000家電力公司為對象啟動排放量交易。在上海建立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所,將於近期啟動交易。由此,對世界溫室氣體的覆蓋率從15%增加至21.5%。
世界銀行圍繞碳定價指出,要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將地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以內的目標,各國的碳價水準需要定在每噸二氧化碳約40~80美元。
歐盟領先,擬擴大對象行業
目前達到上述價格標準的只有歐洲。歐盟2020年12月敲定了到2030年比1990年減少55%這一嚴格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排放量交易價格上漲。再加上基金等的看多買入,價格在2021年3月達到5000日元(約合45美元)。
排放量交易向企業分配允許排放溫室氣體的上限的「排放配額」。排放量巨大的鋼鐵、化工企業和電力公司需要購買超出額度的部分。也存在由金融機構等代辦實際交易的情況。
碳排放交易涉及的對象是發電、鋼鐵和水泥等大規模設施,但預計7月還將把航空、海運和汽車、大樓等的暖氣也納入範圍。歐洲各國正在對不屬於排放量交易對象的行業徵收碳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