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俄發動新制裁,石油供不應求將加劇
2022/05/05
5月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佈了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方案。歐盟將在年內停止進口俄羅斯産石油,同時還將俄羅斯最大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排除在國際資金清算系統之外。
歐盟委員會對俄羅斯産石油的禁運方案將對區域內乃至世界石油供求投下陰影。各國將合作釋放石油儲備,但能填補的缺口不到進口減少部分的4成,短缺還有約6成。歐洲將探索替代的採購手段,但中東産油國對原油增産持慎重態度,由於全球供不應求的隱憂,存在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風險。在圍繞能源的美歐制裁加強這一背景下,日本如何應對也將受到考驗。
![]() |
作為原油國際指標的北海布蘭特原油期貨在歐盟制裁方案公佈後上漲,一度較前一日收盤價上漲約5%,漲至每桶110美元附近。
「我想説清楚,這並非易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5月4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坦率承認俄羅斯石油禁運措施將伴隨陣痛。歐盟在4月作為能源相關的第一輪制裁啟動了煤炭禁運。由於煤炭的依存度低於其他化石燃料,成員國的抵觸情緒輕微。
石油則有所不同。俄羅斯石油出口的6成面向歐洲。如果將石油列為制裁對象,能明顯打擊俄羅斯的外匯收入,還能應對「間接提供軍費」這一批評。另一方面,代價也很巨大。歐盟委員會將禁運期限定為年內,也是因為要尋找替代採購來源需要一定的時間。
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歐洲整體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為每天約240萬桶,石油産品為115萬桶左右。為了穩定供應,國際能源署4月決定在今後半年裏每日協調釋放約66萬桶(合計1億2000萬桶)的石油儲備。美國將釋放6000萬桶,剩餘數量由其他成員國釋放。
如果包括此前敲定的美國自主釋放量,總量達到2.4億桶,各國將合作彌補俄羅斯産石油的供應缺口,但能通過釋放儲備來填補的缺口僅為俄羅斯出口減少部分的4成。而且歸根到底是短時間的措施,對於消除供不應求顯得力不從心。
美國和歐洲等消費國期待中東産油國增産,但增産空間巨大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均對大幅增産持慎重態度。中東産油國目睹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産油國,對中東安全保障的關注減弱,正向俄羅斯靠攏。重視維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國組成的「歐佩克+」的合作。歐佩克+於5月5日召開會議,但很多觀點認為增産速度今後不會改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