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與中國的淵源
2016/12/21
日立製作所12月14日在北京召開董事會,目的是強調重視中國市場的姿態,中國方面執掌經濟政策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的官員在董事會上發表講話,表示出歡迎姿態。可以看出日立正謀劃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以在中國市場實現高速增長。
在董事會一開頭,發改委的官員表示中國政府正在推進結構改革,不用擔心今後的經濟增長。發改委是在財政撥款和審批投資案件方面掌握著強大許可權的經濟機關。該部門的官員在企業的董事會上發表講話極為少見。
![]() |
介紹在華業務戰略的日立社長東原敏昭(左)和中國總代表小久保憲一(12月14日,北京) |
日立從2007年開始與發改委展開合作。與發改委合作的海外企業有美國通用電氣、美國微軟、德國西門子、美國思科系統和歐洲空中巴士等知名企業,而日本企業中只有日立一家。12月15日,日立與發改委召開技術交流會,探討讓發改委選拔出的政府和企業的200名技術人員與日立的50名技術人員展開合作。
為何日立能與發改委構建這樣的關係呢?背景在於日立與中國的淵源。日立在中國開展業務是在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964年。當時日立曾通過商社向中國出口壓縮機。
1972年,日立獲得了唐山火力發電站的建設訂單。當時中方的負責人是之後成為總理的李鵬,日本在中國確立了深厚的溝通管道。由於在建設過程中發生了唐山大地震,日立方面也有技術人員遇難,當時李鵬的夫人等還專程進行了弔唁。
1980年作為中日合資的第1項案件,日立與中國政府就在福建省開展彩色電視機的本地生産達成協定。日立曾經席捲中國的電視機市場。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也曾在擔任電子工業部部長的1985年訪問了日立的工廠。
目前,日立在中國的集團企業數量達180家,員工人數多達4萬7000人。2015年度的銷售額為1萬500億日元。受出售集團企業和匯率影響,預計2016年度日立在中國的銷售額將減少至9000億日元,不過東原敏昭社長明確提出力爭到2021年度將在華銷售額提高至1萬5000億日元的目標。
對於日立來説中國業務是「按區域來看銷售額最高的重要市場」(東原社長)。中國業務的走向關係到日立整體增長戰略的成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多部田俊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