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製作所開始在中國業務上發動攻勢。日立集團公司的首腦們組成200人的訪華團6月9日訪問北京,與掌管中國經濟政策的官員們會面,提出了解決環境與能源等問題的建議方案。日立的中國業務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在日本企業中規模最大。日立希望利用中美關係出現摩擦,強化攻勢,追趕美國通用電氣(GE)和IBM,成為巨人。
9日中午召開記者會的日立社長兼首席運營官(COO)東原敏昭表示:「不是等著東京的指示,而是希望形成在中國就能決定意志的體制」。
200人的訪華團
日立決定將中國的集團研發人員在2015年度增加到3000人,相比2013年度增加33%。希望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迅速應對中國當地需求。並在環保、IT關聯的主力基礎設施業務方面,構築從研發到維護的一條龍體制。
日立強化的不僅僅是研發體制。
6月9日下午,在北京的一家日資飯店內,東原敏昭率領約100人的日立高層,迎接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官員、國有企業高層、地方政府官員等總計達200人。
「日立將基礎設施技術與IT(資訊技術)融合到一起,可以為中國建設節能社會做貢獻」。東原社長熱情地向在場的中國官員們進行介紹。
日立在2009年與發改委簽署了《關於資源迴圈與低碳經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去年年底剛剛把合同延長5年。此次來華人員除東原社長外,還包括會長兼首席執行官(CEO)中西宏明及日立金屬、日立化成、日立建機等22家集團企業的負責人。通過這一規模空前訪華團,顯示出日立對中國業務的高度重視。
在中日關係依舊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日立卻派出如此龐大的訪華團,這裡面有什麼目的呢?其中之一就是為了在劇變的重型電機領域裏搶佔先機。
放眼全球,重型電機巨頭通用電氣和德國西門子已分別向法國阿爾斯通報出了收購方案等,整個行業正在加速縱橫捭闔。為對抗世界巨頭,日立打算將佔有優勢的中國作為起點。日立中國總代表小久保憲一執行常務董事充滿信心地表示:「如果單論中國銷售額,日立將超過通用電氣和西門子」。
實際上日立在 2013財年的中國銷售額同比增長32%,達到10736億日元,而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的中國業務增長緩慢,日立在中日關係嚴峻局面下仍取得良好成績。從國別情況來看,東芝中國業務的銷售額超過美國,緊隨日本排在第二位。剛剛在廣州贏得全球最快電梯訂單的升降機和ATM、汽車零部件成為拉動力量。
其中最受期待的是智慧城市的擴大。在09年東芝與發改委合作後,天津、廣州、大連、重慶的智慧城市項目開始啟動。由於可創造出1萬億元的市場,日立高層充滿信心地説:「希望借助此次訪華團,在智慧城市領域取得成果」。
看到中美摩擦的契機
國際形勢也有可能助力日立。美國司法部5月份以網路竊密的嫌疑起訴5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中方對此進行反制。據中國媒體披露,中國政府要求國內銀行棄用IBM伺服器。
IBM通過出售個人電腦業務與中國建立起蜜月關係,向政府和國有企業等IT基礎設施供應産品,使得中國業務不斷增長,但今後的前景變得不明朗起來。據相關人士稱日立此次派出大規模訪華團的背景也有中方非常迫切的願望的背景。從中也可以看出,以中美關係惡化為轉機,中方希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以中美關係出現摩擦為契機,日立的歐洲競爭對手也在尋找商機。西門子陸續與北京汽車集團及河北鋼鐵集團開展合作。瑞士ABB則與比亞迪(BYD)和德國戴姆勒的合資公司合作,向電動汽車(EV)提供快速充電裝置。在中國市場,日美歐進行著爭奪戰。
在中國市場,日立目前處在優勢。但還不能過分高翔。在世界規模,日立的經營資源和利潤率還不如歐美大企業。日立的中國業務儘管銷售額多,但完全是靠數量優勢。
一位熟悉日立情況的證券分析師就指出:「日立雖説是日本國內電機行業的成功者,但缺乏全球排名第一的業務。要想在以中國為首的全球市場上獲得成功,需要加快進行的業務選擇與集中」。
(多部田俊輔、北京=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