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用「鴻海式」推進採購改革
2017/02/21
夏普的經營重建取得了進展。2月17日,夏普宣佈上調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的業績預期,合併經常損益將實現99億日元的盈利(上財年為1924億日元虧損)。在主要部門中唯一出現營業虧損的光伏電池業務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實施的採購改革取得了成果。但光伏電池和液晶面板的競爭環境依然很嚴峻,夏普的全面重建仍存在課題。
![]() |
在員工集會上宣傳夏普機器人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左)和夏普社長戴正吳(1月,台北) |
「解決了一個長期財務課題」,夏普某位高管這樣向客戶解釋此次的採購調整。
在光伏電池業務中,以高於市場價格採購矽材料的長期合約成為夏普的「負遺産」,到2015財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最近的2016年10~12月也出現了79億日元營業虧損,其中的76億日元是採購材料的準備金。
2016年秋季,鴻海出身的夏普社長戴正吳在公司內部指出,條件不平等的合約及偏高的價格條件等需要調整的項目較多。希望大家以堅持不懈的態度去談判。
夏普的合併銷售額最高只有約3.5萬億日元。戴正吳認為,持續面臨經營危機被其他企業抓住弱點鑽空子是不平等合約的主要原因。
戴正吳斬釘截鐵地表示將發揮世界最大電子設備代工服務(EMS)的力量。他指出,通過以合併銷售額超過15萬億日元的鴻海為後盾,現在的夏普已今非昔比,是具有談判實力的強大夏普。
![]() |
實際上確實有過這樣的例子。某業務本部長曾向戴正吳報告稱,「這是從沒答應過降低成本的客戶,不可能實現」,但戴正吳依然令其重新去談判,最終將成本削減了11%。這種不屈不撓的成本削減措施成為扭虧為盈的原動力。2016年10~12月的整體銷售額雖然減少了1成多,但在7大主力業務中,除了光伏電池以外全部實現營業盈利。
鴻海式經營從夏普的支柱業務液晶面板和電視部門也可見一斑。
2016年12月,鴻海與夏普共同運營的堺螢幕産品公司告知南韓三星電子,將停止向其供貨電視用大型面板。這種做法體現了順應面板需求復甦的鴻海式迅速經營,通過調整交易條件來改善盈利情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