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企業合併案在大陸碰壁?
2017/06/09
台灣兩家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業務的大型企業的經營整合在中國大陸的審查方面受阻。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6月6日獲悉,關於相關領域的全球最大企業日月光半導體製造(ASE,下稱:日月光)與全球第三的矽品精密工業(SPIL,下稱:矽品)的合併一事,中國商務部延長了基於《反壟斷法》等的審查時間。有觀點猜測,在兩岸關係遇冷的情況下,或受到了政治意向的影響。
![]() |
宣佈實施經營整合的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左)與矽品董事長林文伯(2016年5月,台北市內) |
日月光於6月6日發佈公告稱,與大陸商務部協商後,已撤回與矽品進行結合申請,並再行送件提出申請。兩家公司在2016年8月申請對合併案進行審查。從啟動審查至今已經過去9個多月,並將於6月11日迎來審查期限。不過,商務部稱審查還需要一些時間,今後的合併計劃變得不透明。
中國商務部花較長時間對全球企業併購(M&A)案進行審查本身並不稀奇。但此次之所以令人生疑是因為這是象徵著兩岸關係變化的特殊項目。
矽品當初並不同意日月光提出的收購方案。而是採取了接受中國大陸國有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出資的防衛對策,一度因此而受到關注。不過,2016年5月,提出擺脫對大陸依賴的台灣民進黨的蔡英文政權上台。因難以通過台灣當局對兩岸間企業併購的審查等,矽品放棄接受紫光出資的方案,轉而接受了與日月光的合併方案。
紫光除此之外還預定向台灣大型半導體企業南茂科技和力成科技出資,但都因為台灣方面的審查時間變長等而受挫。台灣某半導體供應商的高管指出,「(大陸)可能是想通過報復向蔡英文政權加強施壓」。今後也可能會對兩岸之間的企業併購産生不良影響。
警惕中國大陸企業併購的不單單是台灣。紫光2015向美國美光科技提出的收購方案以及參股西部數據的方案也都因美國主管機構的調查等而受挫。
東芝出售半導體記憶體業務子公司一事也將面臨中國的審查。這是在警惕技術會外流到中國的情況下推進的收購案,因此以普通的方式可能難以順利通過審查。
一方面,川普政權下的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向心力方面已經被投上陰影,相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提出了反保護主義和尊重自由貿易規則,想加強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台灣企業日月光與矽品的合併案的走向或將成為試探中國大陸態度的試金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