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歐盟最高罰單 免費模式或迎來轉折點
2018/07/19
7月18日,歐盟委員會以美國Alphabet旗下的谷歌違反《歐盟競爭法》(相當於《反壟斷法》)為由,命令其支付43.4億歐元罰金。歐盟委員會認為,谷歌要求使用「安卓」作業系統的便攜終端捆綁搭載谷歌的搜索軟體、瀏覽器等行為違法。本次是歐盟委員會對單一企業違反《歐盟競爭法》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
2008年問世的安卓作業系統憑藉任何終端企業都能免費使用這一新思路,給谷歌帶來了巨大的市佔率。據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統計,採用安卓系統的智慧手機的全球份額在2009年一季度(1~3月)僅為1.6%,但到2018年一季度達到86%,形成市場壟斷。
![]() |
谷歌總公司 |
歐盟把谷歌利用支配性的份額,要求終端企業和通信公司捆綁搭載谷歌搜索軟體、瀏覽器的行為視為問題。作為搭載「Google Play」應用商店的交換條件,谷歌要求終端廠商必須安裝谷歌的搜索軟體和瀏覽器。
此次的罰款金額對谷歌來説大到史無前例。但谷歌母公司 Alphabet截至2018年3月底的手頭現金和存款超過10萬億日元(包括股票),企業根基不會動搖。真正受到打擊的是谷歌以免費為核心的自主商業模式,本次判罰或將給當局留下進行干預的餘地。
如果谷歌遵守歐盟的命令,終端企業將更容易採用其他企業的搜索軟體和瀏覽器。而對谷歌來説,作為數據收集和廣告盈利來源的搜索軟體和瀏覽器的擴散力將減弱。
目前谷歌的營業收入中,約86%為廣告收入。雖然人工智慧(AI)等業務增長顯著,但在背後形成支撐的是高收益廣告業務。廣告業務正是以搜索等免費服務收集的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廣告業務,面向智慧手機的廣告比重也在提高,在此背景下,中長期來看有可能對經營造成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西豐紀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