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推動日企6G技術成為國際標準
2020/12/09
標準化活動是以年為單位的實實在在的工作。如果派員工參加國際會議,差旅費等費用會增加,而營業收入並不會立即增長。在人才戰略方面,中國企業正在積極爭取歐美的專家,而日本的主流仍是依賴自主人才,還面臨外語能力和專業性的障礙。
NEC的無線接入解決方案事業部的高級經理川口研次指出,「要讓自主的技術方案作為標準得到採用,需要談判能力突出的人才。現在各家企業正在爭奪為數不多的專家」。
對人才庫寄予期待
軟銀的電波企劃室長上村治表示,「期待國家的人才庫。希望獲得能實際在談判中取得成果的人才」。
此外,日本標準化活動整體的參與者日趨老齡化,這也是消極因素之一。日本經濟産業省和三菱綜合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從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40歲以下的人員來看,中韓分別為60%和45%,而日本僅為5%。新人才的培養缺乏進展。
![]() |
從疫情流行之前3GPP會議的參會人數來看,「三星、愛立信和華為達到130~140人左右,而日本企業中,人數最多的本公司也只有約50人」,NTT docomo的智慧財産權部長小川真資表示。
軟銀向3GPP會議派出4~5名負責人。KDDI技術戰略部長黑澤葉子表示,「向海外的會議派遣了數十人。今後希望將包括參會者在內的標準化參與人數增加2~3成」。
即使不花費成本主導標準化,也能銷售産品。只要追隨其他企業達成協定的規範,獲得必要技術的授權即可。不過,NEC的川口表示,「如果採取追隨戰略,産品投放市場的時間會晚1~2年。將變為以成本展開競爭的戰略,難以憑藉附加值高的産品和服務決勝負」。
作為日本標準化活動旗手的總務省也表示,「即使僅是有助於節能的通信高效化技術等日本企業具備優勢的領域,也應自主確保智慧財産權」,抱有危機感。日本企業是否會從技術開發的前列掉隊?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
疫情和中美摩擦導致混亂
圍繞標準化的談判有時因政治方面和社會方面的混亂而遭受意想不到的打擊。剛剛啟動商用化的5G尚存在應該討論的問題,但疫情和中美摩擦正在投下陰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