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軟銀面臨中國風險
2021/08/11
中國當初強化管理由是禁止壟斷和降低金融風險。但在中美矛盾沒有緩和跡象的情況下,監管對象擴大到了數據領域的安全保障企業。滴滴、滿幫集團等成為審查對象。
中國相關部門還打算對教育相關企業加強管理,這有可能會對軟銀集團的願景基金投資的中國線上教育企業産生影響。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審查也被加強,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收回投資存在受阻的風險。
軟銀集團極力主張把投資從中國分散。在願景基金以及同時運營管理的拉美基金的投資對象中,按市值計算,美國佔34%,南韓及印度等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佔25%,中國僅佔23%。在今年4月以後的新增投資對象中,中國企業只佔11%。
但軟銀集團整體降低中國風險尚未實現。軟銀集團持有股票的市值截至6月底為大約31.6萬億日元。其中,阿里巴巴集團佔大約12萬億日元。包括滴滴等基金的投資企業在內,達到大約一半。
在投資世界潛力企業過程中無法徹底迴避中國。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統計,世界上的獨角獸企業(總市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截至6月下旬有約730家。其中,美國佔5成,而中國也佔2成。孫正義也表示「世界的AI中心是美國和中國」。
對於軟銀集團來説,即便是中國以外的企業,股價正在下滑的投資對象也不少。比如,美國生物材料開發公司Zymergen及南韓線上購物網站Coupang等。雖然投資不可能大獲全勝,但失敗案例過多的話,就可能被投資者質疑管理是否恰當。
軟銀集團在財務紀律中重視的純負債佔保有資産市值的比例,即「貸款價值比(LTV)」為16%,在平時控制在不到25%的本公司規定的範圍內。軟銀集團需要在保證財務有剩餘的前提下,加快風險管理。
孫正義等自掏腰包出資願景基金2號
由於中國風險的提升,軟銀集團正在調整投資戰略。2019年啟動的「願景基金2號(Vision Fund 2)」的出資企業最近達到了161家,而軟銀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在8月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正在縮小對每家企業的平均投資金額,推進分散風險」。孫正義等管理層還宣佈對願景基金2號最高出資26億美元,借此向內外顯示出管理層自己承擔風險進行投資的姿態。
軟銀集團通過願景基金2號,一直擴大對中國以外企業的投資。2021年投資的企業有瑞典的金融科技企業Klarna、南韓旅遊預約網站Yanolja及挪威的自動倉庫系統AutoStore等。由此可見,以前以中國和美國為中心展開投資的軟銀集團現在正在分散投資地區。
不過,市場上仍存在擔憂。軟銀集團的股票8月10日的收盤價為6831日元,比3月中旬創下的今年的高價下跌約36%。願景基金的縮小投資規模及分散投資地區需要一定的時間。Comgest Asset Management公司的Richard Kaye表示「阿里巴巴對業績造成的影響等中國風險尚未完全消除」。
由於願景基金2號籌集外部資金遇到困難,軟銀集團才開始投入自有資金進行運營。6月底的投資額達到400億美元。孫正義等人正通過自掏腰包向股東等強調基金的前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