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再次虧損,與鴻海之間出現不和諧音
2023/05/12
大型液晶面板企業夏普的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合併財報時隔6年再次轉為最終虧損。這是該公司被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收歸旗下之後首次計提營業虧損,母公司對此表現出冷靜的反應。過去鴻海創始人郭台銘曾稱夏普是全球通用的強大品牌,並拋出橄欖枝,將其納入集團旗下。兩家公司本應屬於蜜月關係,如今似乎出現了隔閡。
5月11日,鴻海首席財務官(CFO)黃德才線上上記者會上向夏普拋出了嚴厲的言辭,稱會在必要情況下要求更換經營層。其原因是,由於子公司夏普轉為虧損,鴻海2023年1~3月計提了約173億新台幣的營業外損失。
鴻海因代工生産美國蘋果iPhone而知名,2月該公司邀請出身於日産汽車的日本電産(現尼得科)前社長關潤擔任純電動汽車(EV)業務的最高戰略負責人,引發了熱烈討論。鴻海把有望與純電動汽車産生乘積效應的領域視為增長支柱,在此情況下,夏普的存在感正在減弱。
「白色家電、電視、智慧手機。我們的産品沒有一種和純電動汽車沾上邊」,夏普的一位前高管自嘲地説道。
把夏普稱為「老師」並主導收購該公司的郭台銘的影響力也在減弱。2019年他表明有意參加台灣領導人選舉。並對2024年的下屆領導人選舉表現出意願。「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選舉上」,夏普內部公然傳出這樣的聲音,很多人認為郭台銘對夏普的關注正在下降。
導致夏普2022財年計提2608億日元最終虧損的主要原因——液晶面板生産公司「堺螢幕産品公司」(SDP)就是上述觀點的象徵。對面板生産設備的收益能力進行重新評估之後,SDP産生了1884億日元的減值損失,這幾乎相當於該公司的固定資産總額。
夏普2009年投資約4300億日元成立的SDP持續虧損,也成為導致夏普2012~2016年經營低迷的元兇。在夏普進入鴻海旗下的過程中,為了救濟夏普,郭台銘的投資公司掌握了SDP的大半股票,而到2019年前郭台銘的投資公司將所持股份出售給了海外基金等。最終,2022年6月夏普再次將SDP納為子公司。
在夏普決定將SDP納為子公司後,面板市場行情迅速惡化。據美國調查公司DSCC估算,2022年8~10月SDP的開工率下跌到僅1成。DSCC亞洲代表田村喜男指出:「與中國企業相比,工廠本身也缺乏競爭力,創下行業最低開工率」。
據相關人士透露,夏普將SDP納為子公司是根據鴻海的意向而決定的。從鴻海出身、當時擔任夏普首席執行官(CEO)的戴正吳關於回購解釋稱,家業恢復時,父親不管周圍多麼強烈的反對都想要回孩子。不過,很多市場相關人士認為「只是台灣方面想捨棄前景不明的SDP」。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