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美國蘋果公司發佈了2013年10~12月財報,其內容讓人對其「增長神話」的前景愈發擔憂。雖然蘋果每股收益高於市場預期,但日趨鮮明的是智慧手機「iPhone」等似乎正逆風而行。這凸顯出作為飛速發展的原動力、蘋果的主力商品似乎正迎來「保質期」。
「的確令人高興」,iPhone和iPad10~12月的供貨量按季度計算創出了歷史新高。但與充滿自信的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相反,市場的評價似乎毫不留情。
蘋果股價在財報發表後的當地時間27日晚間的盤前盤後交易中出現暴跌,曾一度比收盤價下跌約8%。雖然創出歷史新高讓人高興,但iPhone的供貨量僅比上一年同期增長7%,為5102萬5000部。並未達到5500萬部左右的市場預期,投資者並沒有放過在蘋果主力商品前籠罩的陰影。
iPhone銷售放緩的背景是智慧手機市場日趨飽和。美國最大通信企業威瑞森通信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21日發佈的10~12月財報顯示,同一期間銷售的智慧手機為880萬部,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雖然説仍有擴大銷路的空間,但包括日本在內的已開發國家難以實現明顯增長的局面正在形成。
蘋果雖然積極擴大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銷售,以尋找出路,但在中國,被稱為「1000元智慧手機」的低價格手機成為主流,甚至存在45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65元)的機型。在這種情況下,iPhone的高價格更顯突出,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的科班達•噶查(音譯)指出,「增長受限局面將持續下去」。同時還認為,只要採取高價格戰略,蘋果就很難在新興市場國家擴大銷售。
作為另一個主力商品,iPad也面臨逆風。暢銷的iPad mini由於配備了高清螢幕,價格相比上款機型提高了70美元,但10~12月的銷售單價與7~9月相比基本持平,僅為440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等市場方面此前曾認為,銷售單價「將上漲6%」,結果卻以失望而告終。
iPad此前曾顯示出壓倒性優勢的多功能便攜終端市場目前已經發生改變。隨著各公司的加入,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售價最低229美元的谷歌「Nexus7」(最新版)等200美元左右正在成為主要價位。雖然説iPad在操作性方面備受好評,但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不願接受蘋果僅憑商品性能而維持高價格。
蘋果預測2014年1~3月的銷售額為420億~440億美元,低於46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預期。蘋果一直在依靠「發明」史無前例的商品來吸引消費者,同時開拓出市場。在競爭對手窮追猛打的背景下,曾創造一個時代的iPhone和iPad正在逐漸失去光芒,對此該公司自己可能感受最為真切。
(增永裕樹 日經QUICK新聞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