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淪為「賣方」的併購案出現增加。相關併購案金額2016年1~6月(按公佈金額計算)同比增長約80%,創下9年來新高。例如,夏普決定併入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鋼鐵等行業方面,日本國內企業之間也在推進重組。另一方面,在對海外企業併購案中,日本企業成為「買方」的併購案則減少70%。可見防守型併購十分突出。
據併購諮詢公司RECOF統計,日本企業成為被收購對象的併購案金額合計達到3.8081萬億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接受外資企業援助的「救濟型」併購案較為活躍。東芝將白色家電業務出售給了中國美的集團。外資企業對日本企業實施的併購案金額增至4倍,達到1.7350萬億日元。
由於2016年開年以後日元持續升值,從海外企業的角度來看,併購日本企業所需金額會比以往高。儘管如此,「對其技術、品牌高度讚賞、有意收購的亞洲企業仍不在少數」(摩根大通證券投資銀行部的土居浩一郎)。
日本國內企業之間也在推進合縱連橫。日産汽車在三菱汽車被曝存在燃效造假問題後,與該公司展開了資本及業務合作。
一方面,在對海外企業併購案中,日本企業成為「買方」的併購金額由創下歷史新高的2015年轉為減少,1~6月同比減少66%,僅為1.9284萬億日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