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資下實現復甦的那些日本企業
2018/07/10
陷入經營低迷的日本企業在被中國企業收購後實現重建的案例正在增加。對中國企業來説,吸收日本的生産技術和熟練勞動者的益處巨大。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巨大的本國市場。其中,切斷羈絆提高經營速度、以推動重建的例子也日趨突出。
![]() |
日本大型免稅店連鎖LAOX(樂購仕)2009年併入中國大型零售企業蘇寧雲商集團旗下。原本以家電銷售為主的業態被改為以免稅業務為中心。通過面向以中國人為中心的訪日外國人的商品銷售和店舖改革,LAOX將免稅業務打造成為主力業務。
![]() |
LAOX的日本免稅連鎖店門口聚集的中國訪日遊客(資料) |
NEC在2011年與中國聯想集團合併個人電腦業務之後,通過統一生産和維修提高了效率。聯想也通過NEC擁有的家電量販銷售網等舉措,在日本迅速擴大了份額。這被視為業務合併的成功模式之一。
日本老牌服裝企業瑞納(Renown)自2010年起逐步接受中國紡織企業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出資,被併入該集團旗下。瑞納在減少虧損品牌的同時,正以中國為中心推進海外市場拓展。
當然,併入中國企業旗下並非全是好處。典型的就是政治風險。此前中國高爾夫市場增長乏力的背景之一就是中國的反腐舉措。目前,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摩擦正在激化。對中國資本的壓力正在加強,這也可能成為逆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