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2021年併購數量創新高
2021/12/31
2021年日本企業參與的併購(M&A)數量比上年增加15%,增至4280起,創出歷史新高。以數位化轉型(DX)和加快去碳化為目的的案例突出。此外,彌補因新冠疫情而浮出水面的供應鏈弱點的併購也日趨重要,認為2022年也將呈現盛況的看法很多。
從事併購諮詢的樂國富(RECOF)匯總了買家或賣方任何一方是日本企業的併購(包含出資)。時隔1年超過此前最多的2019年(4088起),創出1985年啟動調查以來的新高。雖然存在新冠疫情導致面對面談判變得困難這一特殊情況,仍創出歷史新高,可以看出企業的意願與對現狀的危機感。
併購金額合計增加12%,達到16.4844萬億日元。由於小規模案例增加,每起的平均額為38億日元,減少3%。
![]() |
在上次併購較多的2019年,朝日集團控股宣佈收購澳大利亞最大啤酒釀造商卡爾頓聯合啤酒(Carlton & United Breweries),尋求通過同行業併購擴大規模的案例較多。而在2021年,著眼於去碳化和數位化轉型等市場變化,推動競爭力強化的併購案例排在金額排行榜前列。
實業企業併購金額最大的是日立製作所7月對美國GlobalLogic的併購,超過1萬億日元。該公司具備向現有産品和系統中嵌入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的優勢,將應用於日立的産品。松下9月斥資約7700億日元收購美國軟體公司Blue Yonder。Blue Yonder涉足有助於供應鏈改革的軟體。
關於去碳化相關併購,10月ENEOS控股宣佈收購可再生能源新興企業日本可再生能源公司(JapanRenewableEnergy,簡稱JRE)。這是大型石油批發商首次對可再生能源新興企業展開大規模收購。ENEOS把在國內外擁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的JRE納入旗下,將全面擴大可再生能源業務。
東京電力控股和中部電力共同出資的JERA在11月宣佈,向運營美國德克薩斯州液化天然氣(LNG)業務的FLNG公司出資2800億日元。在化石燃料之中,LN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
2021年,半導體短缺和東南亞疫情擴大導致的供應鏈斷裂也對製造業等造成打擊。日本綜合研究所的理事山田英司指出,「(2022年)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尋求在全球確保穩定採購網的併購、出資與合作或將變得活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