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在亞洲6個主要國家對12類産品和服務的「想購買的品牌」進行了調查。日本産品有兩項名列榜首,分別是佳能的數位相機和索尼的電視機。但在智慧手機等新型數位家電産品方面,美國蘋果等處於領先,汽車則是德國擁有優勢。
此次調查在中國、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共6個國家分別挑選100人,以600人為對象,通過網際網路實施。就全球175個品牌(不同産品領域分別計算)是否知曉,是否想購買及使用該品牌進行了提問。
在數位相機領域,佳能排名第一,尼康和索尼緊隨其後,日本品牌壟斷了前三。在奧運會等大型賽事中,作為專業攝像師使用的高級裝備,佳能和尼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高性能單眼相機在中國被視為富裕階層的象徵。
索尼還在電視機領域力壓三星電子和LG電子等南韓企業位居第一。也許是因為研發高清晰的「4K電視」等尖端技術,對索尼産生了技術實力強、産品高檔的印象。南韓企業在印度先行一步,但索尼正在緊緊追趕,並在銷售份額上並駕齊驅。另外,松下與夏普也進入了前五,顯示出日本企業的實力。
在智慧手機和平板終端領域,蘋果均遙遙領先於第二名的三星電子。作為樣式與功能俱佳的産品,蘋果的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這個正在迅速普及的成長領域,卻很難見到日本品牌的身影。
汽車領域的前兩名被來自德國的寶馬和賓士壟斷,豐田汽車名列第三。儘管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來自日本的豐田、本田名列前茅,但排名和購買意願卻沒有必然的聯繫。日本車在燃效和實用性方面受到高度評價,但德國車作為加速性能和設計樣式優秀的豪華車而受到城市富裕階層的青睞。正在強化價位比較適合購買的小型豪華車,也刺激了亞洲不斷增加的中産階層。
在網路相關服務領域,谷歌與Facebook等美國公司佔統治地位,源於日本的聊天軟體和免費通話服務LINE名列第7。在智慧手機用戶急劇增長的印尼和泰國等地,該産品正被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所接受。
在零售領域,便利店7-11在「想要利用的店」中名列第2,僅次於全球第一的美國沃爾瑪。日本式的品種齊全與待客服務受到高度評價。在服裝方面,優衣庫在中國排在想購買品牌的第一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