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日本春季勞資談判已於1月15日在事實上啟動。日本最大經濟團體「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簡稱:經團連)在同一日發佈的2014年勞資談判指導方針,將時隔6年同意提高基本工資,以提高工資水準。與物價上升聯動的工資上漲是經濟實現良性循環不可或缺的,但不同企業的業績復甦程度存在巨大差異。著眼於擺脫通貨緊縮的勞資談判將進入激烈的拉鋸戰。
「漫長的冬天已經結束,南風已經吹來」,負責勞資談判的經團連經營勞動政策委員會委員長、日本郵船會長宮原耕治如此闡述了目前的經濟景氣度。
日本以出口企業為中心的業績復甦已經擴大至內需型企業。作為勞資談判指導方針,經營勞動政策委員會報告針對此前一直「不予考慮」的提高基本工資稱,「與最近數年不同的應對舉措將成為選項」,表示了同意的態度。
目前,日本物價上升率超過1%,4月還將實施消費稅增稅。民間調查機構預測稱,在實施增稅後的4~6月,實際經濟環比年化增長率將為負增長4%以上。如果不通過提供工資來增加家庭收支的收入、並緩解負擔加重,佔GDP約60%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萎縮,而擺脫通貨緊縮的道路可能更加遙遠。
除了安倍政權再三敦促提高工資之外,還考慮到了經濟增長放緩將導致企業業績明顯惡化的風險,因此經團連轉向了積極支援提高工資。不過,關於提高工資的具體舉措,可能將展開激烈討論。日本總工會要求在保證定期加薪(2%)的基礎上,一律把基本工資提高1%以上。而經團聯一名高管稱:「這一要求能夠理解」但同時也表示最終判斷將由個別談判確定。
在企業經營者之間,認為對企業持續增長仍然沒有自信的意見仍然根深蒂固。
據法人企業統計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之後的2009年1~3月已下降至3.5萬億日元的日本企業經常收益(經季節因素調整後,金融和保險以外的全部行業)在2013年7~9月恢復至14.6萬億日元,已經達到危機前的水準。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裁員和日元貶值效果等暫時性因素。
如果觀察作為工資談判指標的銷售額,可以發現2013年7~9月為323.3萬億日元,相比危機之前仍然少50~60萬億日元。「相對於提高工資,更加需要實施保證持續增長的投資」,對包括提高基本工資在內的漲工資感到猶豫不決的經營者不在少數。
2012年度僅為29.1萬億日元的社會保險費的企業負擔金額在自然增長情況下,到2025年度將達到41.1萬億日元。擺脫通貨緊縮有助於企業的經營環境改善,但包括提高基本工資在內的漲工資的動向能否在産業界擴大,局面仍然微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