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車廂裏瀰漫著煙霧,因為正值下班高峰所以地鐵列車幾乎滿員,沒有逃生引導,動彈不了的乘客們不斷出現呼吸困難和意識模糊,有很多人開始嘔吐。最早的救援趕到出事地點已是列車停運約30分鐘之後。80多人被緊急送往醫院,其中1名女性死亡,2人昏迷。
|
1月12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地鐵事故,乘客等被關在瀰漫煙霧的車內30多分鐘 |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中心地段朗方廣場站(L'Enfant Plaza Station)附近,1月12日發生了毒煙霧事故。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調查預計最長需耗時1年左右,但很多觀點認為,事故的原因是老化的鐵軌設備漏電。而且本應能排放煙霧的列車換氣裝置未能正常工作。非但如此,還有消息顯示,換氣裝置甚至引發濃煙「倒流」到車廂內,致使事態惡化。
「確實是難以接受的事實」,美國民主黨議員德萊尼如此表示。美國國會也表示將與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合作,加快查明事實。但給社會帶來更多震撼的是有關人員糟糕的應對舉措。連接消防和地鐵兩個部門的緊急電話線路無法接通,同時乘務員在事故發生時也未能按流程發出避難指示。在軟體、硬體兩方面,危機應對舉措都很難稱得上已開發國家水準。美國在國際上出了醜。
「果然又發生了」
對於熟悉美國老舊的地鐵和城際鐵路的人們來説,聽到華盛頓地鐵事故的直接感想並非是「難以置信」,而是「果然又發生了」、「不出意料」等。華盛頓地鐵「紅線」曾在2009年發生列車相撞事故,致使8名乘客死亡,而且之後的應對措施也被認為不充分。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在2013年的《基礎設施報告》中給美國給出了「D+」的低評價。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額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在半個世紀裏幾乎「減半」。另據一項國際調查,美國鐵路在全球排在第18位(公路排在第20位,機場為第30位),與世界第一的經濟規模相去甚遠。
不僅是鐵路。2013年春季,連接華盛頓州主要公路的橋樑突然垮塌。在美國,汽車佔旅客運輸的80%以上,但全美國大約7萬座橋樑存在需要修繕的結構缺陷。美國的公路建設在1950年代迅速推進,形成了作為汽車大國基礎的「全美高速公路系統」。但在目前,借助聯邦汽油稅收入運營的重要的「高速公路信託基金」正在枯竭,難以期待獲得公共建設財源。
在擁有預算分配許可權的美國國會佔多數派的共和黨對於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基礎設施投資構想持批判態度,美國政府處於舉步維艱的局面。
對於日本等國來説,美國基礎設施升級是擴大出口的商機。在位於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川崎重工業旗下車輛工廠內,50節地鐵列車的新車廂正在等待交貨。交貨對象正是此次事故涉及的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在事故發生之後,川崎重工高管表示,「為了確保安全性,需要加快更新換代新車輛」。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也稱「將全面扶持企業的基礎設施出口」。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將推動華盛頓至波士頓間的磁懸浮列車項目等,日本企業也將在高速鐵路出口方面與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競爭。
但是,缺乏強有力的投資者、與聯邦和州議會的關係、與工會和相關團體的協調等,不管是那個問題,都難以一蹴而就。有觀點認為美國全面整頓基礎設施「需要以數十年為單位的時間」(基礎設施行業相關人士)。
美國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車社會,與日本不同,其人民對鐵路建設等的關注總體上很低。在美國國會,有關鐵路建設的討論也容易被放在次要位置。但是人命與安全的重要性在任何國家都沒有不同。是否將汲取首都地鐵發生的「惡夢」(民主黨參議院議員沃納)的教訓?我們將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 矢澤俊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