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否守住電池材料?
2021/02/18
但日本的化學企業接連發聲,表示準備與特斯拉的內部生産保持距離。原因是成本要求會變得更加嚴苛,在確保所生産電池的安全性方面心存不安。面對這一狀況,日本的化學企業究竟要如何應對呢?
三菱化學和住友化學開始行動,增強産能和削減成本。三菱化學將在電解液生産方面投資數十億日元,在2023年前擴充在美國、英國、中國等各地工廠的設備,把産能擴大到9萬噸,比目前增加5成。住友化學也面向車載用途,對採用芳綸樹脂的隔離膜進行生産改進,目標是生産成本較2017年削減4成。
也有日本企業置身其外
與此同時,東麗卻對車載用途的量産競爭抱著保持距離的態度。儘管在2022年之前將擴大隔離膜的産能,但隨後的增産計劃仍是一頁白紙。東麗社長日覺昭廣表示「車載用途難以盈利。在車載領域將專注於高端,還準備加強可以發揮優勢的民生用途」。
在技術層面上還出現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動向。帝人開展為鋰離子電池的隔離膜進行噴塗的業務。通過噴塗可以使電池容量變大,並且提高安全性。該公司已在2019年和上海恩捷簽訂關於該項生産的技術授權合同,2020年底擴大了對象技術和用途。帝人社長鈴木純表示「車載用途的市場規模非常大。本公司的生産只限於一定規模,曾考慮由外部代工生産」。
在與中國的競爭加劇、競爭企業眾多的日本,業務重組也在不斷推進。電解液方面,三菱化學和宇部興産2020年不僅在中國,還在日本推進了業務合併。三菱化學擁有近300項電解液方面的專利。宇部興産的社長泉原雅人稱「包括智慧財産權在內,通過與三菱化學的業務合併提升了競爭力」。
製造最終産品的廠商一旦失去競爭力,會導致與其相關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廠商走向衰弱。原材料屬於裝置産業,伴隨著大規模設備投資。從投資到收回成本的商業週期長,如何提升經營靈活性來應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將成為課題。
就像電子零部件和半導體製造設備企業一樣,即便是日本的最終産品企業失去競爭力,仍有許多日本企業緊緊抓住處於世界領先集團的最終産品企業,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要想保住電池材料這一日本的傳統優勢領域,關鍵在於能否直面供應鏈的變化,積極進行業務結構的轉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本裕貴、岩野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