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機械行業也掀起電池爭奪戰
2023/11/23
建機企業非常重視維護業務。這是因為新車銷售受經濟波動的影響,收益上下波動,但零部件銷售和維修等售後服務只要機械仍在運轉,需求就不會大幅下降。例如小松,零部件銷售佔到建築機械業務的四分之一。
如果隨著脫碳化的推進,柴油引擎的需求下降,這些穩定的收入來源也將減少。各企業尋求通過現在開始自主生産即將成為未來主要零部件的電池,確保下一代的業務基礎。
歐洲還出現補貼制度
美國卡特彼勒2023年宣佈對研發電池技術的Lithos Energy進行投資。日立建機計劃在歐洲與荷蘭蓄電設備製造商以及伊藤忠商事合作,將能夠運輸的貨櫃大小的充電設備運到施工現場。
歐洲具有對建築機械電動化的補貼制度,充電的基礎設施和標準也比較完善,但有聲音表示日本的支援政策不夠充分。在成本方面如何與歐洲企業競爭也將成為今後的課題。
日本國土交通省將制定電動建築機械的認證制度,之後完善補助金等的普及促進政策。即使實現電動化,如果電力來自火力發電,也無法大幅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日本,可再生能源比歐洲更難採購,這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