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當地時間12月5日07時05分(北京時間同日20時05分)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獵戶座(Orion)」無人試驗飛船。約4個半小時之後,新型試驗飛船成功回歸地球,降落在加利福尼亞州附近海域,並被美國海軍艦艇回收。這標誌著美國載人火星探索邁出了重要一步。
 |
5日,火箭搭載著「獵戶座」試驗飛船火箭升空(美國佛羅里達州) |
獵戶座太空飛船是類似1969年登陸月球的阿波羅太空飛船的密封艙型飛船,美國計劃以此實現載人飛赴小行星和火星等。
美國計劃2030年代實現載人火星飛行。試驗飛船由美國波音公司生産的全球最大火箭「德爾塔4重型」搭載發射。在發射5分半鐘之後,剝離了第1節火箭,成功進入軌道;3個小時後,最大高度達到5800公里,環繞地球2周;4個半小時之後,落入加利福尼亞附近的太平洋海域。美國海軍回收了獵戶座,隨後將分析飛行數據。
此次試驗發射證實了可乘坐4人的直徑5米的試驗飛船以時速3.2萬公里的超高速回歸大氣層之際,能夠抵抗攝氏2200度的高溫,並成功打開降落傘順利落入水中。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0年以財政困難為由,決定暫停載人月球探測計劃,但宣佈了載人火星計劃。目前的目標是,斥資220億美元開發獵戶座太空飛船和新型火箭「SLS」,2020年代將太空人送上小行星,2030年代送上火星。
但載人火星探索計劃無疑困難重重。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最短為5500萬公里,抵達火星單程就需要半年時間,載人飛行必須裝載大量物資和燃料。此外,太空人遭受輻射等健康問題也待解決。實現計劃的財源和工程仍然存在不確定,NASA需要與掌管預算的美國國會等展開協調。
(川合智之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