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是什麼決定了人與黑猩猩的不同?

是什麼決定了人與黑猩猩的不同?

2018/12/20

PRINT

       人類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物,這是科學家非常想探明的一大謎團。在與人類最接近的黑猩猩等類人猿的行為調查研究之外,2000年代又有了比較基因的新方法。在這個領域,日本的貢獻很多,最近又調查了大腦中基因的作用,更進一步接近了人類的秘密。

 

       人類和黑猩猩的全部遺傳資訊約有98.8%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1.2%。但是,二者的社會生活形態和行為模式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命創成研究中心、京都大學、新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的研究小組認為大腦是決定人類和黑猩猩之間巨大差異的關鍵器官。人類大腦的重量的是1.4千克,約為黑猩猩的3.5倍,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的數量為140億個,是黑猩猩的1.8倍。

 

 

       生命創成研究中心的特任準教授鄉康廣在20188月發表了成果,他回顧稱,「不確信能在多大程度上明確人類與黑猩猩的差別。最終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結果,我很驚訝 。」

 

       大腦的研究很困難,幾乎無從下手。研究團隊在非常嚴謹的手續之後,在6個人類、6只黑猩猩、2只大猩猩、1只長臂猿自然死亡後馬上採集腦組織,研究其中包含的RNA(核糖核酸)的種類和數量。根據這一資訊可以推測何種基因在大腦的哪個區域活動。

 

       分析結果顯示,人類大腦中特殊活動的基因共計1851個,黑猩猩為240個,前者約為後者的7.7倍。從分擔功能的區域來看,在決定軀體動作的「運動前區」(premotor area)、與記憶形成和空間學習相關的「海馬體」等,人類的基因活躍工作的情形尤為顯著。鄉康廣解釋稱,這一結果「或許探究到了形成人類特質的顯著變化」。

 

       人類和黑猩猩大約在500~700萬年前由共同的祖先開始分別進化。科學家們一直在進行研究,試圖通過調查同為靈長類的夥伴的行為及各種能力來發現不同之處,弄清「人類是什麼」。這些研究産生了許多成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2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