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iPS細胞再現疑難肝病
2019/03/21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準教授柿沼晴和教授朝比奈靖浩等人成功使用iPS細胞再現出兒童肝臟疑難病,這種病迄今為止幾乎沒有治療方法。研究團隊發現了可能成為治療對象的蛋白質。同時還確認到,用藥後,引發疾病的異常細胞的活動得到抑制。研究團隊將繼續尋找可用於治療的藥劑,力爭通過醫生主導的臨床試驗開發治療方法。
![]() |
人體iPS細胞(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提供,資料圖) |
研究團隊再現的疾病為先天性肝纖維化,是兒童肝臟疑難病的一種。這種病是由於向肝臟輸送助消化液體的膽管發生變形,或者肝臟硬化,導致肝功能不全。該病屬於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定的小兒慢性特定疾病的一種,發病率為4萬分之1至1萬分之1。一旦發病,除了肝臟移植,沒有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
研究團隊使用健康人的iPS細胞,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使致病基因缺損,製作出患病的膽管細胞。製成的細胞變成與患者肝臟相同的狀態,很容易異常增加。
團隊詳細研究了製成的膽管細胞,發現了名為白細胞介素8(IL-8)的蛋白質(一種抗炎症物質)被大量分泌出。隨著這種蛋白質被大量分泌出,導致肝臟硬化的其他分子也出現增多。在細胞上使用2種藥劑後,白細胞介素8等的分泌得到抑制。
雖然此前已經確定了先天性肝纖維化的致病基因,但是即使用老鼠的基因進行操作,也無法再現患者的病狀,治療方法的開發遲遲沒有進展。朝比奈教授表示,「希望找到兒童能用的藥劑,推動開發出具體的治療方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