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聯手歐洲在「後5G」技術上逆襲
2019/04/15
共同研究將活用歐盟的尖端技術開發項目「Horizon 2020」和日本資訊情報研究機構的研究預算。將把早稻田大學和NEC等日方擁有的頻率增幅和信號處理技術與德國電信等歐洲掌握的高頻率半導體線路的技術融合起來。
研究團隊在德國進行的預備試驗中,嘗試使用70GHz和240GHz頻寬的電波進行通信。在斯圖加特大學內相隔850米的建築物之間,確認到達到設定目標的約60%的通信速度。今後將致力於提升頻率、距離和通信速度。將於2021年之前通過固定基地台之間的通信進行試驗,積累經驗和線索。還計劃實施實時的數據傳送以及實際的聯網試驗。
![]() |
目前面臨的課題是通信區域變小。電波頻率越高越接近光的性質,電波難以到達遠處。因此較目前將需要更多的基地台。基地台之間將不使用光纖,而是使用研究團隊開發的無線通信來接連,以降低成本。川西教授表示,「未來將和照明一樣,能夠以低成本設置小型基地台」。預計後5G技術將在2030年代推向實用化。
在超高速無線通信系統、新一代通信標準5G領域,全球通信設備巨頭掌握著主導權。據英國IHS Markit統計,從移動基地台2017年的全球市佔率來看,中國的華為技術以27.9%位居首位。之後是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等。排名靠前的企業獲得了5G設備的商用合約。
日本企業方面,雖然富士通和NEC等在開展通信設備業務,不過在全球的市佔率僅為1%左右。目前在5G技術開發方面落後於人。日歐開展的共同研究力爭通過下下一代的「後5G」技術開發實現反超。
研究開發的關鍵在於電波的高頻率化。這對於提高通信速度和確保電波頻寬來説不可或缺。日本企業在高頻率電子零部件領域握有很高市佔率。川西教授表示「為對抗全球企業,有必要從現在開始面向後5G時代推進研究」。將發揮日本的強項,力爭借助後5G技術實現逆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耀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