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彰獲諾貝爾化學獎 鋰電池改變人類生活
2019/10/10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宣佈,將把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71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約翰·古迪納夫 (John Goodenough,97歲)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特別教授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77歲)。三人在搭載於智慧手機和純電動汽車(EV)的鋰離子電池開發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對鋰離子電池改變全球人們的生活,以IT為首對産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獲得了好評。
繼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在2018年獲獎後,吉野彰成為第27位獲得諾獎的日本人(包括美國國籍者)。化學獎方面,繼2010年獲獎的根岸英一和鈴木章之後,吉野彰成為第8位化學獎得主。同時也成為日本第2位獲得諾獎的企業研究者,上一位是2002年獲獎的田中耕一。
![]() |
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 |
獲獎理由是「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小型、輕量和高功率蓄電池被使得智慧手機等IT設備和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成為可能,還有助於擴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0月9日在旭化成召開的記者會上,吉野開心地表示,「很開心鋰離子電池成為獲獎對象。很多領域的年輕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奮鬥。我認為我獲獎對他們來説將是一個激勵」。
惠廷厄姆發現了使用鋰離子的蓄電池的基本原理。基於這一發現,古迪納夫在英國牛津大學上學的1970年代下半期致力於鋰離子電池正極的開發。發現了鈷酸鋰具備的優異特性,並於1980年代發佈了研究成果。
吉野彰活用該成果,製作出鋰離子電池的「原型」。作為與古迪納夫開發的正極相對的負極,吉野提出採用碳素材料。包括將正極和負極隔開、防止短路的分離器等在內,確立了鋰離子電池的基本結構並於1985年申請專利。
1991年索尼在全球率先推出商用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被用於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設備,作為索尼的招牌産品建立了一個時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