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爭奪新冠疫苗研發主導權
2020/05/09
美國把優先向本國供應疫苗放在第一位,同樣的動向正在不斷擴大。
在中國,生物企業和研究所正在進行3種疫苗的臨床試驗。據悉,開發費用、臨床試驗的設計、生産體制均獲得政府的支援。中國優先確認疫苗的有效性,投入實用的速度很快。
康希諾生物公司研發的疫苗是全球首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來確認有效性的新冠疫苗,目標是在2020年內投入使用。除了供應本國外,中國還計劃為發展中國家供應疫苗。
![]() |
全球都在推進新冠疫苗開發(資料圖,Reuters) |
加緊開發疫苗的不只有中美兩國。在英國,已啟動疫苗臨床試驗的牛津大學4月30日宣佈,與大型製藥企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展開合作。英國政府也向該大學提供了2000萬英鎊資助。2020年內將構建1億劑疫苗的生産體制,加緊向英國民眾供應。
歐盟(EU)決定向德國的疫苗生産企業提供8千萬歐元研究資金,此舉被認為是為了使這家企業免受美國的影響。
法國製藥大型企業賽諾菲(Sanofi)的首席執行官(CEO)Paul Hudson指出,「(在疫苗開發的支援力度上)歐盟委員會並沒有達到BARDA的水準」,擔心歐盟在開發速度等方面落後於人。
國際組織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的理念是「平等獲取」。獲得該組織支援的企業被要求以合理價格進行無差別供應。不過,國際組織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的支援以研究開發為主,不會像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那樣深入到構建供應體制的程度。
日本也向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提供了捐款。在日本國內,內閣府等主管的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為疫苗開發提供支援。但援助規模較小,僅限於資助臨床試驗等。
在全球展開疫苗開發主導權之爭的背景下,無法保證日本能夠迅速進口國外生産的疫苗。為了加緊開發日本國産疫苗,除了制度、資金方面的支援之外,日本還需要在生産體制上加大支援力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尖端醫療編輯高田倫志;佐竹實 倫敦;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