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用大便細菌超早期發現癌症技術
2020/12/10
半數日本人一生會患上一次癌症,在抗癌的戰鬥中,出現了利用大便的可能性。有結果顯示,如果檢查大腸內部的細菌種類等,有可能實現癌症的超早期發現和預測藥物效果。大便在大腸癌診察中有效,或許將成為提供更多資訊的工具。
癌症佔到日本人死因的近3成。如果在癌症轉移前發現,很多患者都能通過手術治癒。但除了以內視鏡診斷的一部分癌症之外,由於癌組織小等原因,早期發現癌症依然困難。
大阪大學將致力於開發檢測大便包含的腸內細菌、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技術(圖由大阪大學提供) |
大便檢查目前在大腸癌診察中得到廣泛採用,具備一定效果,但難點是發現的癌症未必是早期。
最近正在關注的是大便中含有的細菌。大阪大學的谷內田真一教授等人收集約600人的大便,以74%的準確度發現了被稱為「0期」的超早期大腸癌。這是檢查大便中含有的合計約50種腸內細菌及其基因、細菌形成的化合物後取得的結果。據稱「0期」是通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即可治癒的初期癌症。
對比大腸癌患者的大便和非患者的大便的腸內細菌種類,谷內田教授發現,患大腸癌的人的腸內細菌等類型相似。如果進一步收集證據,可告知大便中特定腸內細菌較多的人,「您大腸內的環境容易患癌症,建議接受內視鏡檢查」。
大便還能顯示抗癌藥的效果。東京都立駒込醫院的箱崎泰貴醫生和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大熊裕介醫生等人發現,大便上的腸內細菌與抗癌藥的效果有關。
例如被認為效果好的小野藥品工業的抗癌藥「Opdivo」(中文名:歐狄沃)等「癌症免疫藥」。該藥在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身上具有較高效果,但有效的患者僅為2~3成,對其他患者幾乎沒有效果。難以預測對哪些患者有效。
研究人員收集70名肺癌患者的大便,使用3種免疫藥。如果腸內細菌的種類很多、具有特定的細菌,治療效果就高。而腸內細菌種類少的16人的治療效果較低。這有可能與腸內細菌的代謝物有關。大熊醫生表示,「與血液和癌組織的檢查結合,將提高準確度」。
在使用大便調查抗癌藥效果的研究方面,歐美走在前頭。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研究所(Institut Gustave Roussy)2018年針對患有肺癌和腎癌的100人預測了歐狄沃的效果。藥物有效的患者中,約7成具有特定的腸內細菌。藥物無效的患者中,只有約3成有這些細菌。
一方面,腸內細菌的種類因民族和食物而改變,需要進行詳細的研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下野谷涼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