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化遺産「超級克隆」
2021/05/08
一直高精度複製文化遺産的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克隆文化遺産」的技術水準在不斷升級。該大學現在不僅能做到精巧複製,還開始廣泛利用最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讓文化遺産重現製作之初的模樣。作為「克隆文化遺産」的升級版的「超級克隆文化遺産」,日本國寶佛像在1400年前的模樣得以重現,還有在戰爭中燒燬的繪畫也被復原。融合了數位技術與藝術家技藝的這些作品正作為新的藝術形式吸引著關注的目光。
法隆寺釋迦三尊像的「克隆版」(左邊)和「超級克隆版」(長野市的長野縣立美術館) |
利用先進的數字科技
4月10日,日本奈良縣的著名古寺「法隆寺」中的日本國寶釋迦三尊像的「超級克隆」在長野縣立美術館首次亮相。佛像金光熠熠,呈現出被認為在西元623年製作完成當時的原貌,被保存的實物已缺損的中尊頭部的螺髮和眉間的白毛也得以復原。參照同時代作品及美術史的研究,東京藝術大學的製作團隊左右更換了脅侍菩薩的位置,還新添了位於佛像背後大光環周圍的「飛天」造像。
此次的釋迦三尊像克隆製作採用了先進的科技。7年前在獲得法隆寺和日本政府的許可後,製作團隊利用高精細數位攝影和三維測量,收集了佛像的形狀數據。背部等無法測量的部分及缺損部分利用數字建模系統形成造型,將3D列印製造的部分組合拼裝成原型。然後通過螢光X線分析佛像的金屬成分和構成比例,鑄造時銅的比例也控制在與實物僅相差幾個百分點以內的範圍。
2014年在法隆寺進行的三維測量(照片左邊)和正在測量的數據(日本東京藝術大學COI基地提供) |
歷經了約1400年保留下來的釋迦三尊像實物的金漆已剝落。製作團隊以原型為基礎,在鑄造和裝飾過程中,還借助了日本傳統工藝高岡銅器和井波雕刻的匠人之手,在4年前製作了實物現今模樣的複製版,也就是克隆。據稱,此次公開的黃金佛像則是通過提高3D列印的精度和鑄造方法,使得克隆做得更接近於實物當初的原貌。
利用3D數據製作的樹脂原型(日本東京藝術大學COI基地提供) |
新增的飛天的形狀和更換脅侍菩薩的位置是否正確無從考證。但製作團隊根據傳承下來的研究成果和史料盡可能做了還原。負責製作的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宮廻正明表示「作為(日本)飛鳥時代人們信仰的對象,(佛像本身)究竟蘊含了怎樣的想法等,希望能有利於人們加深文化理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