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DNA造微型膠囊,實現藥物「指哪打哪」
2022/01/13
日本東北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製作出由不同類型DNA構成的微型膠囊。這種膠囊可以只和體內特定細胞發生反應,釋放內部的藥物成分。有望應用於癌症治療等領域。
膠囊為大小約數十微米的中空球形結構。把兩種不同結構的DNA組合起來形成膜狀,作為膠囊的材料。把只與特定物質發生反應的分子附著到DNA上,形成僅在滿足某種條件時才會打開膠囊的機制。舉例而言,在治療癌症時,只將藥物成分投送給癌細胞,有助於實現副作用小的療法。
![]() |
使用DNA的膠囊的外觀。由兩種結構不同的DNA製成(照片由東京工業大學準教授瀧之上正浩提供) |
只要修改構成DNA的分子的組合,就可以改變膠囊的形狀。與同樣用於膠囊的磷脂相比,更便於設計。
此前也有關於使用DNA的膠囊的研發,但存在內部不是完全中空等課題。
東京工業大學準教授瀧之上正浩表示,「如果在表面附加多種不同的分子,也有可能依據複雜的條件來打開膠囊」。瀧之上認為,這種技術還將有助於「分子機器人」的實現,分子機器人能區分人體內各種各樣的狀態而進行高水準的反應,在治療等方面發揮作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