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日本掀起反恐技術開發熱

日本掀起反恐技術開發熱

2014/06/19

PRINT

  日本的企業和大學正在爭相開發反恐技術。歐姆龍的子公司日前開發了一項人臉識別技術,可根據監控攝像頭拍下的很小的側臉照片來識別相關人員,達到追蹤可疑人員的目的。而大阪大學和京都大學成功試製出了毒氣及核物質的檢測裝置。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也考慮推動該類技術的開發。反恐技術的開發能夠充分利用日本擅長的圖像處理技術,此外預計研究成果在海外也存在市場需求,因此日本掀起了反恐技術研發的熱潮。

大阪大學試製成功的可搬運型毒氣的檢測裝置,可以檢測沙林等毒氣
        歐姆龍的子公司歐姆龍社會解決方案(OMRON SOCIAL SOLUTIONS)等開發出了一項人臉識別技術,可根據很難進行人物識別的側臉圖像來識別本人。該技術可將側臉圖像自動轉換成正臉,然後將該圖像與做過備案的人員以及監控攝像頭中發現的可疑人員的面部圖像進行比對。與正面斜度為40度角的側臉圖像,識別成功率可達到60%左右。該技術現已達到可實際使用水準。

  此項技術連出現在監控攝像頭角落裏的很小的面部圖像也可以看清,可幫助力反恐和追蹤犯人等。本年度就將投入使用,面向警方等銷售。

  大阪大學教授民谷榮一等成功試製出了可在5~15分鐘內檢測出沙林毒氣、VX毒氣及生化武器——炭疽桿菌的裝置。該裝置重25公斤,形似箱子,由消防人員搬運到現場使用。

  該裝置通過組合使用多種專用感測器製作而成。首先針對炭疽桿菌,採用在細小管道的內部快速增加細菌基因來進行識別的技術。對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採用了一旦被毒素附著顏色就會發生改變的黃金的微粒子進行檢測。而對於沙林毒氣等,則採用一旦接觸到毒素就會被破壞的酶(enzyme)來檢測的技術。

    該裝置有助於在事故現場確定有毒物質,防止二次受害,以及救助受害人員、幫助居民避難等。該項技術將與企業聯手實現輕量化,並於2016年度投入使用。 

    京都大學教授大垣英明等開發出了一種核物質檢測技術,可發現藏于集裝箱中的核武器原料——鈾。利用放射線——伽馬射線照射,1公斤的鈾10分鐘就可找到。該大學首先成功試製出了照射裝置。可在港口和機場防止核物質被帶入境。

    建設防止犯罪和恐怖襲擊發生的安全社會也是日本政府的一大課題。為此,日本政府考慮通過對研發提供支援,普及以下的技術。即可高精度分析炸藥等成分的技術、輕量且便於穿戴的化學防護服、可識破隱藏攜帶兇器的圖像技術等。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預測,2016年日本國內的圖像處理等安全相關設備及服務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239億日元,較2012年增長9%。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